词条 | 明儒学案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99 明儒学案清初学术史著作。黄宗羲著。成书于1676年,62卷。本书内容据明代学者的文集语录,分列宗派,立学案19,评述学者202人。每人先列小传,后载语录。对各人著述、经历、思想以及学术的传授却有扼要的叙述和评论。是了解明代政治哲学重要参考资料,也是研究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材料。本书初刊于1693年。今通行有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本和1936年上海世界书局 《四朝学案》本。 明儒学案明末清初的明代学术思想史著作。六十二卷。明末清初黄宗羲(生平见《明夷待访录》条)撰。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较全面地记载了明三百年间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和各学术流派的分合斗争。 明儒学案(清)黄宗羲著。62卷。根据明代学者的文集语录,分析宗派,立学案19,记学者200余人。以《四部备要》本、《四朝学案》本、《国学基本丛书》本通行。 明儒学案明清之际黄宗羲著。共六十 二卷。成书于清康熙十五年之后。内容根据明代学者的文集语录,分析宗派,立学案十九。但以王守仁学派为中心。初期以崇仁(吴与弼)、河东(薛瑄)、白沙(陈献章)为主;中期以姚江(王守仁)为主;末期以东村(顾宪成等)、蕺山(刘宗周)为主。评述学者202人。每人先列小传,后载语录。对各人的经历、著述、思想及学术的传授都有概要的叙述和评论。为中国最早有系统的学术史专著。今通行《万有文库》本。 明儒学案见“哲学”中的“明儒学案”。 明儒学案明清之际黄宗羲著。凡62卷。成书于清康熙15年(1676年)之后,版本流传甚广。到20世纪20年代末,有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世界书局《四朝学案》本。书中按照明代学术的师承授受,分源别派,立学案19个,评述学者202人。每人先列小传,后摘录其学说要旨。对各人的经历、著述、思想及学术渊源亦有扼要的评述。阅后,给人以“言行并载,支流各分,择精语详,钩元提要,一代学术源流,了如指掌”之感(莫晋语)。该书开中国学术思想史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极大。作者于书中提出了“修德而后可讲学”(《自序》)重学术道德的思想,以及“心性是一” (《诸儒学案中一》)、“人之气本善”(《诸儒学案中四》)、“学贵践履”(《姚江学案》)等,批驳了程朱“存理灭欲”、“变化气质”的道德论及王阳明的“无善无恶心之体”的修养论。 明儒学案六十二卷。清黄宗羲(详见《易学象数论》)撰。本书为我国首部学术思想史专著。共列十九个学案,202名学者,即河东薛瑄等15人;三原王恕等6人;崇仁吴与弼等10人;白沙陈献章等12人;姚江王守仁1人,附录2人;浙中王门徐爱等18人;江右王门邹守益等27人,附录6人;南中王门黄省曾等11人;楚中王门蒋信等2人;北方王门穆孔晖等7人;粤闽王门薛侃等2人;止修李材1人;泰州王艮等18人;甘泉湛若水等11人;诸儒上方孝孺等15人;诸儒中罗钦顺等10人;诸儒下李中等18人;东林顾宪成等17人;蕺山刘宗周1人。每一学案前写一篇小序和各学者小传,扼要介绍其生平经历、著作思想及学术传授等情况,然后是学者著作或语录选辑,间附以作者己见。根据本书观点,明代理学的发展,初期以程朱之学为主,陆象山派次之。前者以薛瑄和吴与弼为代表,后者则以陈献章为代表。中期以后,王守仁心学崛起,成为尔后理学大宗,与之并兴而又互相对峙、影响的是湛若水之学。而王学在传播中又形成了浙中、江右等六个流派,此外又产生了师承王门而别立宗旨的止修、泰州学派。末期的东林学派和蕺山学派则分别为程朱之学和王守仁心学的殿军和总结者。黄宗羲的理学观点源于王守仁而师承于刘宗周,故本书的学术倾向具有王学性质。但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本书对儒家内部各流派兼容并包,分别立案,辑录各家文献尽量求全,旨在反映某人一生之精神,因此可以说本书是一部极少门户偏见,基本反映出明代理学史全貌的学术著作,是研究明代学术思想史的必读书籍。本书成于康熙十五年(1676),最早完本为康熙四十六(1707)年故城贾氏《紫筠斋》本。其后有《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等。1985年中华书局出版沈芝盈点校本,共二册。 《明儒学案》学术思想史专书。黄宗羲撰。全书共26卷,记叙204人。《崇仁学案》4卷,共10人;《白沙学案》2卷,共12人;《河东学案》2卷,共15人;《三原学案》1卷,共6人;《姚江学案》1卷,共3人,《浙中王门学案》5卷,19人;《江右王门学案》9卷,33人;《南中王门学案》3卷,11人;《楚中王门学案》1卷,2人;《北方王门学案》1卷,7人;《粤闽王门学案》1卷,2人;《止修学案》1卷,1人;《诸儒学案》15卷,33人;《东林学案》4卷,17人;《泰州学案》5卷,21人;《甘泉学案》6卷,11人;《蕺山学案》1卷,1人。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