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明废宰相制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243 明废宰相制明初为强化皇权而废除丞相制的政治事件。中国封建时代,自秦汉起一直在中央设置宰相,辅佐君主总揽全国最高政务。明最初亦沿此制,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专决政务。洪武十三年(1380),明太祖朱元璋同第二任宰相胡惟庸、汪广洋发生政治冲突,结果汪被赐死,胡以谋逆罪被杀。接着朱元璋即决定罢中书省,废除丞相制,而由皇帝直接统辖中央吏、户、礼、兵、刑、工6部政务。废除丞相制使皇权更进一步加强,是封建政治制度发展史上的重大变化。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