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明清紫禁城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明清紫禁城

北京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古代用紫微垣(星座门)来比喻帝王宫殿。帝居在秦汉时又称为“禁中”,意思是门户有禁,不得随便入内,故旧称宫城为紫禁城。北京的紫禁城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主持修建工程的是泰宁候陈珪,实际管理的是朱棣的亲信太监阮安和工部尚书吴中,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它是以南京宫殿为蓝本,沿用元朝大内的旧址,并将其由北向南推移了近四百米。共占地七十二万多平方米,四周宫墙长约三千四百米,宫墙外环绕着宽五十二米的护城河。建筑面积约为十五万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总平面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两翼有文华殿和武英殿,是皇帝举行大典,召见群臣的场所。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两侧有东西六宫等建筑,是皇帝居住并处理日常政务以及后妃皇子居住、游玩和祀神的地方。此外,在内廷东六宫的东面还有一组宫殿,俗称“外东路”,是乾隆所建的太上皇宫。西六宫的西面前方有慈宁宫、寿安宫等建筑,是皇太后、皇太妃的住处。内廷中另有花园三座,坤宁宫后为御花园,宁寿宫养性殿西有宁寿宫花园,又称乾隆花园,慈宁宫前也有花园一座。宫城全体建筑从规模到屋顶式样,一律保持严格的等级差别。

从景山鸟瞰紫禁城

明清紫禁城

明清二朝的皇宫。明成祖永乐十五年(1417)始建,历时18年建成,呈长方形,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由宽52m的护城河和10m高的城墙环绕,四角建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沿南北中轴线分为外朝和内廷南北二区,由宫城正门 “午门” 进入第一进院落,是正对太和门的长方形广场,通过横穿广场的金水河上五座汉白玉桥,进入宏伟高大的太和门,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殿庭,占地达85000m2。在高8.2m的工字形三层汉白玉台基上,前后布置着太和、中和、宝和三座大殿。外朝主殿太和殿面积达2770m2,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面阔11间,重檐庑殿顶,室内净高达14m,是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休息的场所,宝和殿则举行殿试和宴会外宾。前三殿后是内廷主要部分; 进入乾清门,中轴线上依次为帝、后正式起居的乾清宫、交泰宫和坤宁宫,形制同三大殿,规模缩小,占地为前朝殿庭的四分之一。通过坤宁宫后的坤宁门是面积约11200m2的御花园,园内主要亭榭也对称布置。宫城主要建筑前朝大殿的二侧分别布置大小院落,是皇帝日常办公或召见大臣的地方,后三宫的东西二侧对称布置东西六宫及皇子、皇太后的居所。紫禁城的布局轴线突出,主次分明,形成统一中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是中国古代庭院式建筑布局的典范。


紫禁城太和殿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