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春卷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27 春卷汉族节令食品。用薄面饼或米粉饼或豆腐皮或鸡蛋饼为皮儿,以肉或白菜或韭菜或豆沙为馅,卷成小卷,油炸至焦红色,透明香脆。为立春日及春节的食品。有的地方称为“春饼”,其实,与“春饼”为二物。 春卷春节前后的应节面食。又名“面𫋬”、“春𫋬”、“春饼”等。起源于养蚕业。旧时的立春,人们通过鞭春牛,“得牛肉者宜蚕”,以祈祷农耕顺利,蚕业丰收。北宋时,立春日出现了以面为皮,包以“馒头餕馅”,制成蚕茧形状的食品——面𫋬(茧),用以蚕业丰收的瑞兆, 名之曰 “探春”。 富贵人家也以此“卜异时官品高下”。南宋时,“探春”已发展为临安(杭州)的市面点心,有面皮、米粉皮和莱菔(萝卜)皮之分。并将“探”字略去,简称“春𫋬”。元代将蒙古人喜食的羊肉、羊脂加进“春”,名曰“卷煎饼”。元朝两代食谱均载有制法,韩奕《易牙遗意》“卷煎饼”条云:饼与薄饼同。用羊肉2斤,羊脂1斤,或猪肉也可,大概如馒头馅,须多用葱白或笋干之类,装在饼内,卷作一条,两头以面糊粘住,浮油煎,令红焦色,或只烂熟,五辣醋供。“春𫋬”本为俗称,流传甚广,后因其卷作一条的形状,故渐改名为“春卷”。现今,春卷的原料、工艺、形制更精致,馅心有甜、咸之分,皮有面皮、豆腐皮、鸡蛋皮之异; 称谓也因地而异,福州谓“炸春饼”。广州称“薄煎饼”或“油炸薄饼”,太原则曰“春饼”;食用的时间,各地也不同。北方和江南多在春节前后应市,而福建、广东则在清明节前后食用。 春卷用料:富强粉500克,水400—450毫升,瘦猪肉500克,冬笋250克,香油50克,盐25克,酱油15克,料酒10克,味精10克,淀粉25克,葱姜适度。制法: 春卷中国南方一种传统油炸包馅食品。原为江南民间的立春日应节食品,呈蚕茧状,称“探春蠒(茧)”,倾注了蚕农渴望蚕业丰收的愿望。 今用料、形制及食用时间等方面既有传承又有变异。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