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昭陵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陵墓。位于陕西礼泉县城东北22公里的九嵕(zong)山上,因山为陵。贞观十年(636 )始建,到贞观二十三年葬李世民止,历时13年完工。陵由画家阎立德、阎立本兄弟设计。据测陵区周长60公里,面积30万亩。《唐会要》: “陵在礼泉县,因九嵕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元宫。缘山傍岩,架梁为栈道,悬绝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元宫门,顶上亦起游殿。”地面建筑已毁; 山南朱雀门门阙和献殿,山北玄武门及祭坛仅存墙基。玄武门外原列置贞观时西域14国君长石像,今仅存部分像座。玄武门内东西两庑原置*昭陵六骏。陵园地面原立有88通神道碑,现仅存22通。周围有167座陪葬墓,知墓主身份者57座,均为初唐时期功臣贵戚,如李勣、魏征、房玄龄、程知节等。昭陵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300余件,藏于1979年建成的昭陵博物馆。昭陵于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

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主峰,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649年)和长孙皇后的合葬陵。陵园面积广阔,占地达30万亩,陵上建筑依山势筑成,并凿山为陵,营建工程历时13年方完工。由于长期的自然侵蚀,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仅是当年那些宏伟建筑的遗址。史载:昭陵以地宫为中心四周回绕墙垣,四隅建有楼阁,北有玄武门,南为朱雀门。今在南面山下可见朱雀门的门阙和献殿建筑遗址,山北有司马门(玄武门)、祭址的遗址,陵的西南则有平面呈长方形的下宫遗址。据《唐会要》载,昭陵因山凿石为玄宫,从埏道(墓道)至墓室,深75丈(250米),前后置五道石门,在山上建栈道,以便往来。昭陵在五代时曾被军阀温韬盗掘。举行大典的祭坛因山南地形险阻,而建于陵北的玄武门内,为唐代诸陵所仅见。祭坛内原置有曾来参加唐太宗葬礼的突厥答布可汗阿史那杜尔、吐蕃赞普弄赞、颉利可汗、高昌王麴智勇等14国首领的石刻像。在司马门内的东西两庑,原置有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飒露紫、拳毛䯄、白蹄鸟、特勒骠、青骓、什伐赤)浮雕,均为唐太宗当年征战时的乘骑,雕刻技法高超、生动写实,达到了初唐石雕艺术的鼎盛水准。保存完好的飒露紫、拳毛䯄两骏已被盗运去美国,其余四骏经修复现陈列于陕西省博物馆。昭陵陪葬墓众多,现有据可考的有167座,分布在九嵕山上下帝陵的东、西、南三面,其中有唐太宗的妃子、皇子、公主,也有初唐的名将谋臣如魏征、李勣、房玄龄、尉迟敬德、李靖等人,有的墓冢前还保留着墓碑和石雕像。现已发掘了十余座陪葬墓,出土了一批具有重要书法和历史价值的墓志、墓碑。1979年在李勣墓旁建成昭陵博物馆对外开放。昭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陵

昭陵地处沈阳市北郊,又称北陵,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和他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与福陵并称为“关外三陵”中闻名的两座。
昭陵竣工于1651年(清顺治八年),占地18万平方米,规模之大为三陵之首。陵寝是满、汉、蒙古三个民族建筑艺术的巧妙结合,共为一体。
陵寝的每一个单体建筑从外观上看,红墙黄瓦,飞檐画拱,光彩照人。殿前人工开凿的河流,蜿蜒伸展,陵园四周的松柏,增加了山陵幽静、肃穆的气氛。现北陵已扩建为北陵公园,为景色优美风景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沈阳市泰山路12号 邮编:110031
电话:86-24-86896294


昭陵

昭陵,即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在礼泉县渭河以北的九凝山上,距西安100余公里。
昭陵依山为陵,从旁凿洞埏道,在山峰底部建造地宫。《文献通考》上载,昭陵从埏道至墓室深约230米,前后共置5道门。墓室内较为华丽,在东西两厢内放有许多石柜,内装殉葬品。在山上建造游殿和房舍,另修栈道相通。目前地面建筑已破坏,但其遗迹尚可辨认。原东西庑房内置有6匹骏马石刻,除其中两匹被盗运海外,其他已迁藏于博物馆。
昭陵墓区总面积30万亩,周长60公里。唐太宗在初建陵墓时就诏示“功臣密戚”以及“德业佐时者”予以陪葬,所以形成庞大的陵区,约有墓冢200多座,现已知其墓主者已达167座。
陵内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主要有墓碑、墓志、剑鞘、三梁进德冠、“彩绘釉陶俑”群、“唐三彩马”、石郭线刻图像和一些罕见的壁画。这些文物的发现对研究唐代的文化艺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唐代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提供了宝贵资料。1979年建成昭陵博物馆,196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昭陵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单位:咸阳市礼泉县昭陵管理处 邮编:713200
电话:86-910-5850009

254 昭陵

在陕西礼泉县城东北。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墓。海拔1188米。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历时13年。陵园面积2万公顷,陪葬墓200多座,遗存大量珍贵文物。原竖石碑20余通,荟萃唐初书法。祭坛东西两庑的六骏石刻,已迁置西安碑林。1979年建成博物馆。


310 昭陵

见07075条。


075 昭陵

见42149沈阳北陵。

昭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位于县东北23公里九嵕山上。李世民(599—649),唐高祖李渊次子。在位时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发展科举制度,任贤纳谏,发展西域交通,促进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贞观之治”,为中国历史上有作为的皇帝之一。唐代从李世民开始,改变历代帝王平地堆土为陵传统,而因山为陵,在九嵕山上凿造陵墓。九嵕山海拔1188米,两侧山峦起伏,气势雄伟。昭陵从贞观十年(636)长孙皇后去世开始动工,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死竣工,历时13年。史载,昭陵地面当时有不少宏伟建筑和石雕,惜今已不存。唯正南面山下朱雀门门阙和献殿汉山北的玄武门、祭坛等墙基尚可辨识。祭坛内至今保存有阿史那社尔、吐蕃赞普、高昌王鞠智勇、焉耆王龙突骑支等14国君长石刻像。司马门内东西两庑原放置著名石刻“昭陵六骏”,其中四骏现已移至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另外两匹“飒露紫”和“拳毛䯄”被美国人毕士博盗运国外,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东方艺术室。据《唐会要》载,昭陵因山凿石为玄宫,从埏道(墓道)至墓室,深75丈,有五道石门,建有栈道。现发现昭陵西南有下宫遗址(俗称皇城)。陵园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0公里,周长60公里,面积30万亩,有初唐诸王、著名臣僚等陪葬墓200多座,已知墓主者167座,其中有魏徵、李靖、李𪟟、尉迟敬德等人墓葬。1964年发掘大型墓葬13座,发现墓志、墓碑56方。不少墓冢前至今仍保存有各种石雕像。1979年建成昭陵博物馆

昭陵

又称“北陵”。位于辽宁沈阳市北郊。为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寝。建于1643年,1651年竣工。占地450多万平方米。建筑宏伟,外观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内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精心修缮,辟为公园。

昭陵

俗称北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城北10里许,为清帝在关外的三座陵墓中最大的一座,埋葬着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清崇德八年(1643)始建,顺治八年(1651)竣工,历经康熙、乾隆、嘉庆诸朝的增建和修葺。占地450万平方米,陵周绕以红墙,陵墓坐北面南,建在平地上,陵后有人工堆成的假山曰隆业山。陵园建筑规制与福陵雷同,南起正红门,门外为下马碑、华表、石桥及嘉庆年间增修的石牌坊。门内“神路”两侧排列着石狮、獬豸、麒麟、马、骆驼及象等6对石象生。獬豸与麒麟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大白”与“小白”则依皇太极生前最喜爱的两匹马雕凿而成。象生群北为大碑亭,内立康熙皇帝御笔 “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碑高约5米,重5万余公斤。碑楼后即方城,四限建角楼。城南正中为隆恩殿,东西庑为配殿,前为焚帛楼。殿内置暖阁、宝床神牌(满汉两体文字书)及龙凤纹宝座、朝灯等陈设。殿前有须弥座式台基、石雕栏板。方城中央还有一座明楼,内立一石龟驮的大石碑,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太宗文皇帝之陵”字样。方城北即月牙形宝城,上为“宝顶”,下为地宫。清代派遣官兵夫役驻守修缮事宜,自康熙十年(1671)创清帝东巡谒陵之制始,乾隆、嘉庆、道光三帝亦至此行祭礼。解放后辟为北陵公园,现拓有人工湖等景点,终年游人不绝。

昭陵

亦称“北陵”。关外清室三陵(其余两陵为永陵、福陵)之一。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在辽宁沈阳市北郊。始建于崇德八年(1643)。顺治元年(1644)尊称为昭陵。八年基本建成。康熙、乾隆、嘉庆时, 或增修,或重修。陵四周围以缭墙,周长四百九十五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现已辟为“北陵公园”。

昭陵

又称北陵,位于沈阳城北10里许,系清太宗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崇德八年 (1643)建,顺治八年(1651)竣工,历经康、乾、嘉诸朝的增建和修葺。在清初 “关外三陵” 中规模最大,占地450万平方米,建筑形式与福陵雷同。康熙年间增修大牌楼内立玄烨御笔“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1座,后为方城、隆恩殿、配殿、角楼、明楼及方城后的宝城、宝顶等。因宝顶后有人工堆积假山,顺治八年命名为隆业山,今辟为北陵公园。

昭陵

参见《唐太宗昭陵》条。

昭陵

唐太宗李世民之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北的九嵕山主峰。始建于贞观十年(636年),二十三年(1637年)李世民入葬时完工。墓室开凿在山南面的半腰中,据《唐会要》记载,从墓道(埏通)至墓室深250米,前后置5道石门,在山上建栈道,以便上下。五代时被军阀温韬盗掘。地面建筑遗迹分布在山陵周围,北面有祭坛和司马门(或叫“玄武门”)址,门内原有14个“蕃酋”的石雕像,现存题名的仅有“突厥答布可汗阿史那社尔”、“高昌王左武卫将军麴智勇”、“焉耆王龙突骑支”等。门内东西两庑原置李世民常乘破敌的6匹战马,即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飒露紫、拳毛䯄、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的高浮雕。1914年6石雕被毁,其中飒露紫、拳毛䯄被盗运美国,现藏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此2石雕复制运回并将其余4石雕复原,陈列于陕西省博物馆。陵山正南有朱雀门址和献殿遗址,献殿遗址曾出土一件鸱吻,高1.5米、宽0.5米、底长1米。西南有“下宫”遗址。陵园以南分布有皇族和文武大臣的陪葬墓167座。考古发掘的10余座,其中重要的有郑仁泰、尉迟敬德、李勣、阿史那忠、临川公主、张士贵、李震、李贞、李冲、李福、安元寿、王君愕、牛进达、李承乾等人的墓。此陵196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见 “唐代陵墓” 。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5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