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晁补之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晁补之1053—1110Chao Buzhi宋代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二年(1079)进士。元祐时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绍圣时知齐州,贬往应天府、毫州、信州等地。徽宗初召为礼部郎中。崇宁时再贬,后退居故里。晚年起知泗州。他的诗文均受苏轼影响。散文长于描摹,议论抒情相结合,风格温润典缛。诗骨力遒劲,散文化习气较重。他的词成就较高,在苏轼门人中词风与苏轼最为接近。除写景咏物外,还描写贬谪生活和田园风光。时有健句豪语,气象雄俊。但缺少苏词的旷远超迈,渐趋凄凉。诗文集名《鸡肋集》,词集名《晁氏琴趣外编》。 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元丰进士,历官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又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文峭刻,词豪迈,诗清逸。有《鸡肋集》七十卷、词集《晁氏琴趣外篇》一卷。 晁补之晁补之1053——1110字无咎,号归来子,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17岁至杭州。著《钱塘七述》,为苏轼称赏。元丰进士。元佑初,为太学正,累迁著作佐郎。绍圣末,坐元佑党籍,谪监处州、信州酒税。徽宗朝,为吏部员外郎,转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后历知湖州、密州、果州、泗州。他是当时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黄庭坚评其文有汉唐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文“波澜方阔,与苏氏父子相驰骤”。 晁补之晁补之1053—1110北宋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钜野(今巨野)人。17岁随父至任所杭州,曾就秀丽的钱塘山川写过一篇《七述》,受到当时做杭州通刺的大文学家苏轼的赞赏,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进士,在开封及礼部别院应试皆列第一,得到宋神宗的赏识,调澶州司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年为太学正,后经考试升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以秘阁校理任扬州通判。后被召还任著作佐郎。因撰修《神宗实录》触犯皇帝,降为应天府毫州通判,又被贬为监理信州、处州的酒税。宋徽宗时擢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和实录检讨官。蔡京用事时,被指控为“奸党”,因而出任河中知府,又徙湖州、密州、果州,主管鸿庆宫。善属文,文章温润典雅而富有文彩,对《楚辞》研究颇具功力。著有论述屈、宋以来辞赋的《变离骚》等三书。工于诗词,富有真情实感 另有《济北晁先生鸡肋集》70卷,刊行问世。元祐九年二月作《自序》,阐明“鸡肋”含义。后又有续作。有明崇祯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崇祯刻本。又有《晁氏琴趣外篇》(又名《晁无咎词》)6卷,收录他的词作。有吴昌绶影宋刊本;今人校本,附有传记,词话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