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晏殊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88 晏殊991—1055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宋真宗景德年间,7岁时,即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曾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宋亲临祭奠。谥元献。他平居好贤士,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都出身他的门下。他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和较早的词家。其词闲雅赡丽,多反映富贵悠闲的诗酒生活,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很深。词的内容虽然单调,但都工于造语,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揭示出了人类永恒的无可奈何的悲感和无法逃避的命运。著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 晏殊991—1055Yan Shu宋代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应神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晏殊官居高位,生活优裕。他的诗文追求“富贵而不俗”、雍容闲雅的艺术趣味,“每言富贵”,“惟说气象”。他的诗据说“过万首”,但多已亡佚。词作存130余首,继承花间词人传统,又深受南唐冯延巳影响。所作均为小令,无慢词。在内容上不仅描写诗酒宴享、别愁离恨,也透露出富贵者的寂寞悲戚之情,如名篇《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些描写使他的词具有较为沉著的内容,表现出特定的时代士大夫的心态,而不流于浅薄轻浮。他与张先、欧阳修等人共同代表了北宋前期小令词人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词集名《珠玉集》。 晏殊991—1055宋代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即以神童应试,拔笔立就,赐同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直史馆。宋仁宗时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卒谥元献。他在政治上无甚建树,但重视和汲引人才,如范仲淹、富弼、欧阳修、韩琦等都出自他的门下。晏殊官居高位,生活优裕。诗文追求“富贵而不俗”、雍容闲雅的艺术趣味。他的诗,据说“过万首”,但多已失佚。词作存一百三十余首,继承花间词人传统,又深受南唐冯延巳影响。所作均为小令,无慢词。在内容上,不仅描写诗酒宴享、别愁离恨,也透露出富贵者的寂寞悲戚之情。名篇《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些描写使他的词具有较为沉著的内容,表现出特定的时代士大夫的心态,而不流于浅薄轻浮。他与张先、欧阳修等人共同代表了北宋前期小令词人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著有《珠玉词》。 晏殊991~1055北宋初词人,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14岁以神童应试,为真宗赏识,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后任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后又降为工部尚书,徙河南府,后病卒家中。谥号 “元献”。今存 《珠玉词》 1卷及清人辑的《晏元献遗文》。晏殊政治地位重要,颇有爱才之心,为人刚直,欧阳修、范仲淹、韩倚等名臣均出其门下。他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文章富丽精工,诗歌音调和谐,不流于俗。词受南唐系统尤其是冯延巳影响很深,是北宋初期一大名家。他一生显贵,善写旖旎风光,同时包含深沉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这种人力无法挽留时光的流逝的伤感,预示了一种人类永久无法逃避的命运,引起很多人共鸣。包含一种哲理。《珠玉词》 中没有慢词,只有小令,可见他受花间词派影响很深。他的词也少有应酬之作,多抒写自己情绪。这种词适合于士大夫及生活优闲的文人雅士的口味,当时流传很广,在词坛上也有较大影响。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7岁能文,称神童。景德进士,年仅14。历官至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文辞典丽,音调和婉,闲雅有情思。又善熔铸佳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脍炙人口。原有集二百四十卷,已佚,仅存《珠玉词》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 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字同叔,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景德年间以神童召试,赐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知制诰等。庆历中官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后出知永兴军,徙河南。卒赠司空兼待中,谥元献。原有集240卷,已佚。今存《珠玉集》1卷。其词多写佳会宴游、春花秋月、闲愁幽情,词风凄婉绮丽,颇受冯延巳影响。写景常有秀洁精工之笔,如《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踏莎行·小径红稀》、《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皆有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惊世警人。其诗今存100余首,多为应制之作,然亦有一些佳篇,写得较活泼轻快、闲雅情深,如名作《无题》(一作《寓意》)等。 晏殊北宋前期词人。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他历任要职,虽无建树,却有知人之明,范仲淹、欧阳修等皆出于他的提拔。他的词尤以小令著称,有《珠玉词》130余首。其代表作为《浣溪沙》、《踏莎行》、《破阵子》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他还能文善诗,原有诗文240卷,多已散失,其风格以典雅华丽见长,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有《珠玉诗》1卷。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