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普鲁士式道路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普鲁士式道路pulushishi daolu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发展的两种形式之一。同美国式道路相对。指逐渐用资产阶级剥削手段代替农奴制剥削手段的改良道路。这种演进的道路在19世纪以来的德国最为典型。普鲁士式不是经过废除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农民分化的基础上产生资本主义农业,而是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地主)式经济。这种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列宁称为“普鲁士式道路”。
普鲁士式道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❶由贵族地主阶级通过自上而下地实行一系列的农业改革而实现;
❷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进程中,农奴制地主庄园演变成资本主义农场,广大农奴则变成贫农和雇工;
❸容克地主土地所有制不是一下子被消灭掉,而是慢慢地适应资本主义,因此资本主义长时期保存着半封建的特征。
普鲁士式道路在德国大部分农村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农村中资本主义关系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农业的发展,并为德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是,保存着半封建特征的普鲁士式道路,又给德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人数众多的半农奴式雇农的存在,妨碍着农业中广泛采用新技术和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同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美国式道路相比,19世纪中期的德国,无论是农村中资本主义的进程还是整个经济的发展,都缓慢得多。

普鲁士式道路Prussian pattern

在基本保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逐步实现农业资本主义化的改良道路。以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普鲁士较为典型。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普鲁士政府,没有废除容克地主封建土地所有制,而是在保存君主制度、贵族特权、农民无权及中世纪残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规定农奴可以用赎买方式免除部分封建义务,而地主则采用雇佣劳动,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自己的庄园。由农奴制地主经济缓慢地转化为资产阶级的容克式经济,同时分化出少数大农。这种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列宁称之为普鲁士式道路。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