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智永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375 智永生卒年代不详。名法极。陈、隋间书法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永欣寺僧,人称永禅师。晋王羲之七世孙。书学继承祖法,能兼诸体,草书尤胜。临书30年,得《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于是求书者甚众,所居户限被踏损,乃为铁皮裹之,人谓“铁门限”。后取笔头埋之,号“退笔冢”。虞世南得其传授,影响初唐书学。苏轼评其书:“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日本日下部呜鹤所藏《正草千字文》墨迹,传为智永所书。另有刻本 (世称“关中本”)存西安碑林。 智永生卒年不详,陈、隋间僧人,王羲之七代孙,名法极,人称“永禅师”,相传居永欣寺楼上临书30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本,分赠浙东诸寺,退笔成冢。求书者如市,所居门槛被踏破,以铁皮包之,人称“铁门限”。宋 ·苏轼 《东坡题跋》评智永书法说: “骨气深藏,体兼众妙。精能之至,返造疏淡,如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反复不已,乃识奇趣。” 陈 ·智永 《千字文》 智永陈、隋间书法家。名法极,晋王羲之七世孙。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永欣寺僧人,人称永禅师。工正草书,得其家法。曾闭户书《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书兼得众妙,骨气洞达。日人所藏《正草千字文》传为智永真迹。 智永生卒年月不详隋书法家。名法极,俗姓王氏,羲之七世孙,人称永禅师。隋僧,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其书法笔力纵横,真草俱佳,草书尤妙。曾登楼不下40余年,业成方下。其积年临书千字文得八百本,江东诸寺各施一本,传之后世。他住永欣寺时,求书者众多,门庭若市,户限为穿,乃用铁叶裹之,人谓铁门限。二正、草书,妙传家法,远采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肉。宋苏轼论其书称:“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据载:“智永年百岁乃终”。人谓书家多长寿,因为作书必心静,绝虑凝神,心正气和,这和气功入静,调心调息是不谋而合的。有传本墨迹《智永真草千字文》存世。 智永南朝陈至隋初书法家。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6世纪后期。王羲之7世孙,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出家住永欣寺,人称“智永禅师”。智永书法造诣精深,能传家法,尤工真草,法度谨严。相传他曾书《真草千字文》800本,施于浙东诸寺,积年学书,用废笔头置于5大竹篦皆满,埋在地下而谓之“退笔冢”。因求字者过多,以至将其门槛踏破,后以铁片裹之,谓之“铁门限”,传为千古美谈。智永所书《真草千字文》正、草2体共计200行、2000字,真迹在唐代已经极为难得,流传至今的一是墨迹本,在唐代已经流入日本,另有北宋大观三年薛嗣昌刻石本,原石现藏于西安碑林。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