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暖帽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暖帽nuǎnmào冬天所戴的用来保暖的帽子。至清代,用作秋冬季节戴的礼冠。其形制,多为圆型,周围有一道檐边。材料多用皮制,也有呢、缎、布制的。颜色以黑色为多。最初以貂鼠为贵,次为海獭,再次则狐,其下则无皮不用。由于海獭价昂,有以黄狼皮染黑而代之,名曰骚鼠,时人争相仿效。清康熙时,江宁等地新制一种剪绒暖帽,色黑质细,宛如骚鼠,价格较低,一般学士都乐于戴用。暖帽中间装有红色帽纬,丝或缎制。帽子的最高处,装有顶珠,多为宝石,颜色有红、蓝、白、金等。顶珠是清代区别官职的重要标志。唐白居易《即事重题》诗:“重裘暖帽宽毡履,小阁低窗深地炉。”宋洪迈《夷坚乙志·承天寺》:“是日,徙倚门间,望一僧,顶暖帽,策杖且来。”元刘唐卿《降桑椹蔡顺奉母》第一折:“有钱人最好,锦貂裘暖帽。”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阿的好小番也!暖帽貂裘最堪宜,小番平步走如飞。”曾瑞《哨遍·羊诉冤》套曲:“穷养的无巴避,待准折舞裙记歌扇,要打摸暖帽春衣。”《元史·舆服志一》:“天子质孙,冬之服凡十有一等,服纳石失、怯绵里,则冠金锦暖帽……红黄粉皮,则冠红金答子暖帽。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其上并加银鼠比肩。”《水浒传》第十一回:“林冲看那人时,头戴深檐暖帽,身穿貂鼠皮袄。”《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顺治)九年议准,凉帽、暖帽上圆月,官员用红片金,庶人用红缎。”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换季》:“每至三月,换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届时由礼部奏请。大约在二十日前后者居多。换戴凉帽时,妇女皆换玉簪;换戴暖帽时,妇女皆换金簪。”徐珂《清稗类钞·服饰》:“暖帽者,冬春之礼冠也……初寒用呢,次寒用绒,极寒用皮。京城则初寒用绒,次寒用呢。”清叶梦珠《阅世编》卷八:“暖帽之初,即贵貂鼠,次则海獭,再次则狐,其下者滥恶,无皮不用。” 暖帽见 “礼帽”。 暖帽 暖帽清朝满族男子秋、冬季之礼帽。其式多为圆形,帽顶缎为之,帽周檐卷起,多以绒、呢、皮为质,初寒用呢,次则用绒,极寒用皮,颜色尚黑。皮质帽檐,三品以上及翰、詹、科、道准用本色貂檐帽,余者江獭、熏鼠、染貂为质,帽顶缀红缨(红丝线)。官员冠顶装顶珠,有3年之丧者,不得用顶戴。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