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曹全碑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曹全碑

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或《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立(公元185年)。高253厘米,宽123厘米。明万历初年陕西省郃阳故城出土,原存郃阳孔庙,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隶书体,碑阴、阳两面均刻文。内容为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其镇压张角农民起义的经过。此外还有一些是未见史载的史实,如郃阳县民郭家等响应黄巾军起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而曹全“兴师征讨”以及“和德面缚归死”等。这些记载弥补了正史的不足。尤其是有关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有关情况,更为研究东汉末年的农民斗争史提供了资料。此碑笔墨和畅,结字平正清雅,神完气贯,秀丽典雅,是汉隶类似风格中最完美,成熟的一通,为汉代名碑之一,其自出土来,受到历代名家的一致赞叹。

252 曹全碑

东汉隶书碑刻。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灵帝中平二年(185)王敝等为记载曹全功绩而立。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现存陕西西安碑林。笔法秀美飞动,结体舒徐,不驰骤。清孙承泽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万中之至宝也。”

曹全碑

全称《郃阳令曹全碑》。东汉隶书碑刻。中平二年(185年)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现藏西安碑林,有拓本及影印本行世。该碑书体平扁匀整,用笔方圆兼备,笔致秀美,柔中有刚。为著名的汉碑之一。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为 《汉河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隶书。灵帝中平二年 (185) 王敞等为记载曹全功绩而立。有碑阴。明万历初 (1573) 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碑书含蓄透逸,笔致秀美,柔中有刚,有所谓 “貌似罗绮婵娟,神实铜柯石干” 之称。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为 《汉河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隶书。灵帝中平二年 (185) 王敞等为记载曹全功绩而立。有碑阴。明万历初 (1573) 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碑书含蓄透逸,笔致秀美,柔中有刚,有所谓 “貌似罗绮婵娟,神实铜柯石干”之称。

曹全碑

东汉隶书碑刻。全称汉阳令曹全碑。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明代万历初出土于陕西阳(今合阳)莘里村,现藏西安碑林。碑高253cm,宽123cm。碑文隶书,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刻题名5列共53行。碑主曹全,曾任阳令,从军有战功,为官有政绩,其下属王敞等为记述曹全功绩而镌立此碑。曹全碑是汉隶中飘逸秀丽的代表作品,隶法秀丽婉润,波挑俊爽流畅,结字停匀舒朗、逸致翩翩。此碑石质坚润,刻工细腻,毛笔点画的柔韧弹性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故后世学书从之者甚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