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曹植七步成诗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曹植七步成诗三国魏曹植受同母弟逼迫七步成诗的逸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同母弟,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教养,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曹植的一生,以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因 “文才富艳”,得到曹操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后期因曹丕父子相继为帝,深受猜忌,动辄得咎。曹植怀才不遇,多次上书、求见,试图受到重用,却始终没有结果。黄初四年(223)五月,曹植与同母兄曹彬、异母弟曹彪同朝京都,曹彰突然不明不白地死在洛阳。七月,曹植与曹彪回封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 (同上),省亲的自由也受到限制,激愤之下,曹植写出长诗《赠白马王》,痛斥小人拨弄是非,谗间骨肉。更有甚者,“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 (曹植)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文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陈思王集》引《漫叟诗话》所载七步诗略有区别: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人们以“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曹植在魏初十一年中迁徙封国三次,一直处于被监视、受压抑的境地,居常汲汲无欢,正当四十一岁的壮年,就发病而死。曹植贵为王侯,情同囚犯,反使他体会现实较深,哀怨牢愁,形象思维更为深刻,文学造诣由此极高。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