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月经周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月经周期女子从青春期开始,每月性激素的分泌,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发育均发生周期性变化,称为女性生殖周期。在每一生殖周期中,均发生一次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称为月经。通常将女子生殖周期称为月经周期。出现第一次月经称为初潮。初潮年龄受遗传、营养和社会环境等条件的影响,一般为12~14岁左右。开始时月经周期可能不规则,但经1~2年后会逐渐变得有规律。月经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平均28天左右(在20~40天之间均属正常);其每次失血量约为20~100毫升。在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呈现周期性变化。这种变化可分为3个时期:❶月经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1~4天,其特点是子宫内膜脱落出血。 月经周期yuejingzhouqi人进入青春期后,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出现周期性的子宫出血,称为月经。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称为月经周期,也是人类的生殖周期。通常把月经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临前一天止称作一个月经周期,每一月经周期平均约28天。按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月经周期分为三个阶段:(1)增生期(排卵前期、卵泡期)。相当于月经周期的第5~14天。卵泡分泌雌性激素,使子宫内膜逐渐修复和增厚,血管和腺体增生,卵泡发育直至成熟排卵;(2)分泌期。由排卵起到下次月经来临之前,即月经周期的第15~28天。黄体生长成熟,并分泌大量孕激素和雌性激素。在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及腺体继续增长,并分泌粘液,为受精卵的种植和发育准备条件。(3)月经期。卵细胞若未受精,黄体逐渐萎缩,激素分泌急剧减少,子宫内膜血管痉挛,使子宫内膜缺血坏死而剥离。血管破裂出血,血液及脱落的内膜碎片经阴道排出。历时约3~5天,流血量50~100毫升不等。一般女子在13~ 14岁开始出现第一次月经,称初潮。45~50岁为月经终止期。人类神经系统对卵巢活动有调节作用,在精神紧张或过度忧虑时可造成月经周期的紊乱。怀孕期与哺乳期通常无月经。 月经周期女性从青春期开始,生殖腺及生殖器官呈现规律地周期性地变化,将这种周期称作月经周期或生殖周期。每个月经周期大约28天。但周期长短可有很大差异,短可至20天,长可至3个月不等。月经周期主要由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系的控制。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因子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前叶分泌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促进卵巢中的卵泡发育成熟。一般每月只有一个卵泡发育长大,成为卵子,大约在月经周期的第14天排出。在卵子成熟过程中,卵巢产生大量的雌激素,而雌激素可使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腺体增多,小动脉增粗并具有分泌功能,在排卵后的9—10天若未受精黄体开始萎缩,这时雌激素和孕激素便突然下降,致使子宫内膜萎缩、变薄进而变性坏死,最后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血液经阴道排出体外,形成月经。阴道排血约4—5天,称月经期。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第一天作为一个月经周期。 月经周期Yuejing zhouqi指女子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产生周期性破裂出血的过程。 月经周期见“月经”。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