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木兰陂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木兰陂

在福建省蒲田市城南5公里的陂头村木兰山下,汹涌的木兰溪水和兴化湾海湖汇流处。是我国古代一座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长乐人钱四娘携金到蒲田,于樟林村旁的将军岩前垒石筑陂,后因山洪暴发冲毁陂首工程,钱四娘愤而投水,以身殉陂。不久,她的同乡林从世,又捐资十万缗,在下游的温泉筑陂,但亦因水流湍急,选址不当而失败。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侯官人李宏携资七万缗应诏而来,他在僧人冯智日协助下,总结前人的失败教训,在溪水广阔、平缓,溪床岩石亘连的木兰山下建陂,经八年努力,终于元丰六年建成。因陂建在木兰山下,因而得名木兰陂。大溪也因之名为木兰溪。木兰陂包括陂首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三部分。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由巨大的花岗石块纵横钩锁筑成。长219.13米,高7.5米,分32孔闸门,33座陂墩。渠系工程和堤防工程在陂首的南北两端。包括两条总长500米的护陂石堤、回澜桥、万金陡门两个水闸及蜿蜒120余公里的南北支干渠和沿线的300余处的陡门和涵洞等。木兰陂建造千余年来,为解决当地的蓄洪、排涝、灌溉及农业生产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今日,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还在发挥着作用。1988年,木兰陂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陂

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位于莆田市郊南门外约4公里的陂头村木兰山下。始建于1064年(北宋治平元年),1083年(北宋元丰六年)竣工,是一座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
木兰陂陂首为堰闸式滚水坝,南北端建有两条共长500米的护陂石堤及回澜桥、万金陡门两个进出水闸。自此挖出干支渠120余公里,分灌南北平原,最后由沿线300多处泄涝、陡门和涵洞汇入兴化湾。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兰陂南岸原有纪念建陂先贤钱四娘、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的“协应庙”,现已辟为“木兰陂纪念馆”。馆内塑有四位先贤的塑像,同时还保存着明代以来名人撰写的历次修陂碑石。

木兰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南木兰溪下游木兰山麓。我国现存保护完好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宋治平元年(1064),长乐县钱四娘堰溪为陂,同乡林从世继之,均失败。宋熙宁八年(1075),侯官人李宏、僧人冯智日等第三次建陂,历经8年始成。元延祐二年(1315)、至正年间(1341—1368)、明永乐十一年(1413)又多次增建、重修。陂建在木兰溪水和兴化湾海潮汇流处,由陂身枢纽、渠系和堤防三部分构成。陂身为堰闸式滚水坝,用巨块花岗石钩锁叠砌。全长219.13米,其中闸堰式坝长111.13米。陂墩33座,各高7.5米,设32孔闸门。南北两端有总长500多米的导流堤。干渠120多公里,沿渠建陡门、涵洞等300多处,可灌溉农田24万亩。为纪念先贤,宋元丰末年在惠南桥建贞惠庙奉祀钱四娘,建义庙奉祀林从世、李宏、冯智日等人。今陂南岸有协应庙,立钱、林、李、冯四人塑像。今辟为木兰陂纪念馆,保存有宋郑樵《重修木兰陂记》、明慎蒙《木兰陂记》等石牌。1962年冬,郭沫若参观后撰写《木兰陂诗碑》六首,有序。

木兰陂Mulan irrigation project

宋代福建莆田县的引水灌溉工程。始建于北宋治平元年(1064),经3次营建,于元丰六年(1083)竣工。主体工程是在县城西南4 km2的木兰溪上筑拦河坝,以拒咸蓄淡。坝的上游开引水渠,灌溉溪南南洋农田,号称灌田万余顷。元延祐二年(1315),又开渠灌溉溪北北洋农田。历经900多年,至今工程完好,仍在发挥效益。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