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本教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本教

藏语称“本波”,亦作“苯教”、“钵教” ,俗称黑教。藏族原始社会时产生的一种巫教。崇奉鬼神精灵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禳解占卜。在早期吐蕃社会居统治地位。7世纪佛教传入后,双方展开长期斗争。8世纪后由于吐蕃赞普兴佛抑本,势力渐衰微。双方在相互斗争中也相互影响,本教吸收佛教的部分内容,甚至改佛经为本经,逐渐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教派。其中,受佛教影响较深的称为“白本教”或“居本”、“译本” ,而保持原来特点较多的称为“黑本教”。寺院多分布在西藏较边远地区及邻近内地的各省藏族地区。本教的若干仪式和内容也被藏传佛教各教派吸收,喇嘛教即由此形成。

224 本教

又称“本波教”,俗称“黑教”。西藏古代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创始人辛绕,年代待考。最初流行于后藏阿里一带,后自西向东传播到西藏各地。初期主要崇拜天、地、水、火、雪山等自然物。以后逐渐转为崇拜守护神和祖先,崇尚念咒、驱鬼、占卜、禳祓等仪式。佛教传入西藏后,佛本之间斗争甚为激烈,由于吐蕃王室兴佛抑本,势力渐衰。其后受佛教影响,在见、行、修道之法诸方面,产生了众多与佛教相似的经典。史称本教有九派,因本四派,果本五派。通常称受佛教影响较深,变化较大的为“白本波”;把处于偏僻地区,保持原来特点较多的称为“黑本波”。本教的某些仪式和内容也曾为藏传佛教吸收。

本教

四川西北藏族地区流行的一种原始宗教。又译苯教、钵教、本波教,俗称黑教。源出西藏象雄 (今阿里地区南部),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天、地、水、火、山林、湖泊、雪山等自然物,重祭祀、念咒、驱鬼、占卜、禳解等。大约于公元1世纪~2世纪传人并盛行,建有苟象寺、象藏寺、桑州寺等。8世纪后,吐蕃王室兴佛抑本,大批本教徒东迁,遂使川西北成为本教重地,雍仲拉顶寺成为传法大寺和最高学府。后藏传佛教的宁玛、萨迦、噶举、希解、觉囊等派相继传入,本教势力范围有所缩小。15世纪格鲁派传入,冲突更为剧烈,本教势衰。本教吸收佛教部分内容,成为类似藏传佛教的一个派别,俗称白本,但在嘉戎地区 (今大小金川和黑水一带) 仍保留许多原来特点,俗称黑本。清乾隆年间两金川战役结束后,下诏灭本兴佛,遭受毁灭性打击。但本教寺庙和信徒仍留存很多,著名寺院有地金寺、仲林寺等。

本教

又称本波教,俗称黑教,为藏族地区原始宗教。起源于象雄(今西藏阿里一带),起源具体时间尚难确定,传说其祖师为辛饶米沃且。其宗教思想起源于万物有灵的信仰,以占卜休咎、祈福禳灾、治病送死、驱鬼降神等为主要活动。原始本教将世界分为三部分,即天、地和地下。天上神称“赞”,地上神称“年”,地下神称“鲁”。天神、地神、阳神(祖先灵魂)、战神(保护神)在其祭祀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并特别注重以动物祭祀。藏地所传本教分三个派别,即都本、恰本和居本。都本又名“因本黑派”,指本土自然兴起的本教,即原始本教;恰本意为游走本,指由外面流传进来的本教,传说藏王止贡赞普时,曾从克什米尔等地请来本教徒,使本教具有自家教理;居本意为译本,指本教抄袭篡改佛书,制造本教经典,使本教正规化的派别。其宗教活动主要通过巫师来进行,巫师名称有天本波、地本波、大本波、神本波等。藏族地区现仍有本教余势在活动。

本教

藏语称“本波”,亦作“苯教”、“缽教”,俗称“黑教”。藏族原始社会时产生的一种巫教。崇奉鬼神精灵和自然物,重祭祀、跳神和占卜。佛教传入前,在吐蕃奴隶制社会中仍占统治地位。七世纪后与佛教展开长期斗争,八世纪后由于吐蕃赞普兴佛抑本,势力逐渐衰微。双方在相互斗争中也相互影响,喇嘛教即由此形成。本教吸收佛教的部分内容,甚至改佛经为本经,逐渐类似喇嘛教的一个教派。其中,受佛教影响较深的称为“白本教”,而保持原来特点较多的称为“黑本教”。寺院多分布在西藏较边远地区及邻近内地的各省藏族地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4:2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