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李叔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19 李叔同1880—1942音乐、美术教育家、戏剧活动家。初名李广候,字息霜,号叔同。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入日本上野美术专门学校,学西洋绘画和音乐。1906年与曾孝谷、欧阳予倩等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参加《茶花女轶事》和《黑奴吁天录》等话剧演出。创办中国最早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仅1期)。1910年归国后在天津、上海任美术、音乐教员,曾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1913年任浙江第一师范(后兼任南京高等师范)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专研戒律。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他的艺术活动除音乐、戏剧外,绘画、书法、篆刻、诗词均所擅长。所作乐歌先后编入《国学唱歌集》(1905)、《中文名歌五十曲》(丰子恺、裘梦痕合编,开明书店,1921)和《李叔同歌曲集》(丰子恺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58)。其代表作《送别》、《春游》较有影响。 李叔同1880—1942音乐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幼名文涛,又名岸,字息霜,别署甚多。祖籍浙江平湖。1898年入上海南洋公学。1905年至1910年间,在日本学习西洋绘画和音乐,并参加创立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参加《茶花女轶事》等话剧演出。又创办中国最早的现代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1910年归国后,在天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学校,担任绘画、音乐教员,培养了一些艺术人才。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专研戒律,但仍与文化教育界有联系。他选曲填词的《送别》、《西湖》和《忆儿时》等歌曲,文辞秀丽,富于意境和韵味,曲词结合贴切,深受青年喜爱。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曲,现存有《留别》、《早秋》和《春游》(三部合唱)3首,其中《春游》大约作于1913年,是我国早期的优秀的多声部创作歌曲,具有抒情清新的风格。出版的歌集有《国学唱歌集》(1906年)、《中文名歌50曲》(1921年)和《李叔同歌曲集》(1958年)。 李叔同见音乐史“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Lishutong原名文涛,字惜霜,号叔同。学堂乐歌作者,音乐教育家。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1901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1905—1910年,在日本东京学习西洋画和音乐。成为我国近代中国第一位出国学习音乐、绘画的进步知识分子。1906年在日本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并向国内发行。1910年归国后任教于津、沪,并曾任《太平洋报》文艺栏总编辑与《文美杂志》的主编。1912年任浙江第一师范等校音乐、美术教员。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1942年病逝于福建泉州开元寺。1906年出版《国学唱歌集》,其中为黄遵宪爱国诗歌《军歌》配曲的《出军歌》,和用民间音乐曲调《老六板》填词的《祖国歌》等,都表现了爱国热情。后来所作多为描写自然景物的抒情歌曲,有些带有伤感、消极的情绪。他的乐歌,多选用西洋和日本的曲调自己填词的,少数是自己作曲。歌词多为旧体诗词,文辞秀丽,选曲填词,注意词曲结合。他最早选用合唱歌曲填配乐歌,有些歌曲还带有钢琴伴奏谱;自己作曲的《春游》和《留别》二首,可分别为三部、二部合唱曲。其代表作还有《送别》、《忆儿时》、《晚钟》、《月》、《西湖》、《春景》等,其中,《留别》、《春游》是采用西方作曲法写成的我国最早的合唱歌曲。所作乐歌大部收入《李叔同歌曲集》(1958年丰子恺编)。 李叔同李叔同 (1880—1942),近代艺术教育家、画家、诗人。初名文涛,改名岩、岸、息、哀、婴、倾,号息霜、圹庐老人,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19岁随母移居上海,入南洋公堂肆业。参加沪学会,以文驰名。又组织上海书画公会,从事金石书画。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上野美术学校,习西洋画,又入音乐学校习钢琴。1907年与曾孝谷、陆镜若等于东京组织春柳社,演戏剧,因扮演 《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两剧中的主角,轰动一时。1910年回国,任天津工业专门学校美术教师。1913年在上海参加文学团体南社。任 《太平洋报》 文艺编辑,主编 《太平洋画报》; 又与柳亚子主编 《文美》 杂志。继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美术、音乐教师。丰子恺、刘质平为其得意门生。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潜心佛教佛典的研究,编著许多律学典籍文献,总称 《南山律苑丛书》。精书画,篆刻,诗作意境深远,文字隽秀,颇富哲理。主要著作有《清凉聚集》、《晚晴山房书简》、《惠安弘法日记》、《李庐印谱》 等。 李叔同李叔同 (1880—1942),近代艺术教育家、画家、诗人。初名文涛,改名岩、岸、息、哀、婴、倾,号息霜、圹庐老人,浙江平湖人,生于天津。19岁随母移居上海,入南洋公堂肄业。参加沪学会,以文驰名。又组织上海书画公会,从事金石书画。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上野美术学校,习西洋画,又入音乐学校习钢琴。1907年与曾孝谷、陆镜若等于东京组织春柳社,演戏剧,因扮演《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两剧中的主角,轰动一时。1910年回国,任天津工业专门学校美术教师。1913年在上海参加文学团体南社。任《太平洋报》文艺编辑,主编《太平洋画报》; 又与柳亚子主编《文美》杂志。继任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美术、音乐教师。丰子恺、刘质平为其得意门生。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后潜心佛教佛典的研究,编著许多律学典籍文献,总称《南山律苑丛书》。精书画,篆刻,诗作意境深远,文字隽秀,颇富哲理。主要著作有《清凉聚集》、《晚晴山房书简》、《惠安弘法日记》、《李庐印谱》等。 李叔同戏剧家。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1880年10月23日生于天津,1942年10月13日去世。1905年赴日本留学。参与创立“春柳社”活动。1907年,在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中饰演主角。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