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玉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98 李玉1591?—1671?

清初戏剧作家。字玄玉,亦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出身低微,或说其为“申相国(申时行)家人”。屡试不中,崇祯末方中乡试副榜。吴伟业说他“其才足以上下千载,其学足以囊括艺林”(见《北词广正谱序》)。明亡后绝意仕进,家居致力于戏剧创作。所作传奇颇富,其数诸说不一。今人考其所作为42种,今存20种 (包括与人合作2种)。以 “一、人、永、占”4种最有名。即:《一捧雪》,写莫怀古以收藏玉杯得祸,仆人代其死,后经孝子雪冤,方才一家团聚,《人兽关》,写桂薪受施济厚恩,不想报答,后见家人变狗,才警然省悟,《永团圆》叙蔡文英、江兰芳已缔婚约,为亲所逼,讼于官,太守断其团圆。《占花魁》本拟话本小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写卖油郎秦钟与妓女莘瑶琴事。另外较著名的剧作有:《万里缘》,写孝子寻亲事,却以明末清初为背景,描写破国亡家的种种苦难,史可法与马士英的冲突。《牛头山》,歌颂岳飞抗金,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千钟禄》鞭挞明成祖朱棣,同情建文帝朱允炆,也传达了兴亡之痛的民族感情。李玉的艺术成就也很可观。❶编定《北词广正谱》,于北曲曲谱最为完备。促使昆曲进一步发展,使之深入民间。
❷往往取材于当时当地之现实,创造了一些前此在舞台上未曾出现的人物形象;
❸曲词流丽优美而又通俗上口。
❹结构看似平平常常,实则精致周密,巧妙自然。在清初他是最重要的戏曲作家。

李玉生约1610—1620间,卒于1671后Li Yu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博学多才,但屡试不中,到晚年才中举人。他很有气节,入清后无意仕进,专心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
李玉是一个多产的剧作家,现存剧作17种,又有与人合作的3种。此外还改定了徐于室的《北词广正谱》。李玉在明末以《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四剧而负盛名。这些作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描写了统治阶级丑恶的精神面貌。入清后,李玉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提高,他写的《万里圆》、《千钟禄》、《清忠谱》等,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成就,都超过了早期作品。李玉的主要代表作是他与朱素臣、毕万后、叶雉斐共同创作的《清忠谱》。作品揭露了魏忠贤等祸国殃民的罪行,歌颂了刚正官吏和人民群众的正义斗争,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吴伟业《清忠谱序》)的历史戏,在清代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李玉剧作中也存在着封建糟粕,有的作品有劝忠劝孝的说教,有的剧中还有宣扬因果报应、封建迷信思想的描写。李玉剧作在艺术上有突出特点,题材广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情节曲折,曲辞通俗流畅。

李玉1591—1671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一笠庵主人,江苏吴县人。崇祯末年中乡试副榜,晚年才中举人。入清后无意仕进,专心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其剧作现知有六十余种,今存十七种,又有与人合作的三种。李玉在明末以 《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四剧而负盛名。这些作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描写了统治阶级丑恶的精神面貌。清兵南下,明朝覆亡,李玉对现实的认识有一定的提高。他在清初写成的《万里圆》、《千钟禄》、《清忠谱》等,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超过了早期的作品。李玉的主要代表作是他与朱素臣、毕万后、叶雉斐共同创作的《清忠谱》。作品揭露了魏忠贤等祸国殃民的罪行,歌颂了刚正官吏和人民群众的正义斗争,是我国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吴伟业《清忠谱序》) 的历史戏,在清代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李玉的剧作中也存在着一些封建糟粕。李玉的剧作在艺术上有突出特点,题材广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戏剧冲突尖锐激烈,情节曲折,曲辞通俗流畅。李玉还编订了徐于室的《北词广正谱》,为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李玉1391?—1671?Liyu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 号苏门啸侣, 吴县人 (今江苏苏州), 书舍名为 “一笠庵”。李玉的生平记载极少,据吴伟业 《北词广正谱序》可知他于明崇祯年间中副榜举人。明覆灭后,致力于戏曲创作。所著传奇约四十种,现存十八种。他在明末以 “一笠庵四种曲”最为著名: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初时创作的《万里圆》、《千忠戮》、《清忠谱》,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都超过了早期作品。《万里圆》写清初黄向坚不远万里寻父行孝的故事。剧本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南明王朝的腐败和清军的暴行。《千忠戮》描写燕王朱棣为夺帝位,举起攻陷南京,建文帝被迫乔装和尚逃亡各地的历史故事, 在当时流离于战乱中的人民群众中产生一定的共鸣。代表作 《清忠谱》,反映明代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残酷迫害东林党人的史实。天启六年(1626)三月,魏忠贤派厂卫缇骑到苏州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市民颜佩韦等人,激于义愤,聚众万余至府衙请愿, 要求释放周顺昌, 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市民暴动。事后,为首的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被杀,周顺昌也被暗害于狱中。后思宗即位,魏忠贤被黜,周顺昌得封“清忠风世”。苏州民众感五人之义,毁魏忠贤生祠,建五人墓以作永久纪念。李玉在剧中突出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成功地塑造了以颜佩韦为代表的城市人民群众的形象, 真实地再现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众斗争的史实,是戏曲史上第一部“事俱按实”的历史戏, 在清代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玉约1591~1671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一作元玉,号苏门啸侣,因其书斋题为“一笠庵”,故人称“一笠庵主人”。吴县(江苏苏州)人。出身寒微,而才高好学,以自学中崇祯末乡试副榜。吴伟业赞其“才足上下千载,学足以囊括艺林”。明亡遂绝意仕进,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及曲谱曲律的研究整理工作。他根据明人徐于室《北九宫谱》原稿,增补元人杂剧散套以及明初南戏中保留的北曲若干,并详加考订,编成《北词广正谱》18卷,吴伟业序称其“骚坛鼓吹,堪与汉文唐诗并传不朽”,是研究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
剧作见于各种曲目书中著录的有42种。《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眉山秀》、《雨须眉》、《太平钱》、《千钟禄》、《万里圆》、《牛头山》、《麒麟阁》、《七国记》、《昊天塔》、《风云会》、《王高风》、《连城璧》、《一品爵》等18种今存有全本,与朱佐朝合作的《埋轮亭》以及《洛阳桥》存有散出,其余作品或在《曲海总目提要》中有介绍;或仅见著录,内容不详;或作者难以确定。
李玉早期作品以描写世态人情为主,较为著名的是“一笠庵四种曲”,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入清后,其作品多描写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事件或从当时社会生活中取材,直接暴露当时的政治腐败、社会动乱,反映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呼声,有较强的现实性和民主性。代表作《清忠谱》写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苏州人民与阉党魏忠贤英勇斗争的事迹,塑造了坚贞、勇敢急公好义的周顺昌、颜佩韦等五义士的生动形象。剧中描写群众斗争的场面,紧张激烈,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效果。他还写有中国最早反映工人斗争生活的作品《万民安》,可惜没有流传。另有《万里园》、《千钟禄》、《连城璧》、《洛阳桥》等皆内容深刻,主题鲜明,人物形象生动,有一定价值。
李玉有的作品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思想倾向,如渲染臣代君死的封建道德或因果报应等,但总的来看,他在艺术上是继承并发展了《鸣凤记》、《浣纱记》的现实主义传统,注重角色安排和曲白配置,戏剧情节生动,词曲合于音律又流畅自然,雅俗共赏,适宜舞台演出,一扫明末典丽化的陋习。
李玉与一大批苏州作家如朱素臣、朱佐朝、叶时章、张大复、朱云从等相友善,创作道路相近,常相互合作,形成一个颇有影响的艺术流派“苏州派”,李玉本人也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戏剧作家之一,据钱谦益《眉山秀》题词中说李玉“言词满天下,每一纸落,鸡林好事者争被管弦”。他的创作对后世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玉1611?—1677?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崇祯末年中副榜举人,明亡后致力于戏剧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今存18种。《清忠谱》为其代表作。他的作品有的反映了当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动乱,但有的则宣扬了奴隶道德和反对农民起义。深通音律,编订了《北词广正谱》,为北曲曲谱较完备的著作。参见“文学”中的“李玉”。


李玉

见“艺术”中的“李玉”。

李玉约1610—1671后

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吴县(今江苏)人。因出身低微,科举受到压抑,毕生致力于戏曲创作和研究。他的剧作在各种曲目书中著录的有42种,其中《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太平钱》等18种尚存有全本,其余残缺不全或失传。李玉剧作在艺术上的特点是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情节紧凑严密,场面宏伟活跃。他也精通音律,曲词遵守格调,流畅自然,雅俗适中。《千钟禄》中“收拾起大地河山一担装”一段,广为流传,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李玉是明清之际苏州派戏曲作家的代表人物,他生活于群众之中,因此他的剧作表现出较强的人民性,对后来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玉

字成章。明六安卫千户。善骑射,尤精医药、针炙,人称“李神针”。

李玉约1591~约1671

明末清初戏曲家。字玄玉,号苏门啸侣,又号一笠庵主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寒傲,好奇嗜古。祟祯末中乡试副榜,明亡后绝意仕进,致力于戏曲创作。所作传奇相传达60余种,今存20种(包括与他人合作3种),多取材于重大历史事件和现实政治斗争,结构紧凑严整,曲词通俗生动。代表作为《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又称“一笠庵四种曲”)和《清忠谱》 (与人合作),后者系以明末苏州市民反抗阉党斗争为题材的历史剧,主题突出,情节紧张,线索分明,戏剧效果强烈动人,在清代剧坛占有重要地位。又精于曲律,曾编订《北词广正谱》。

李玉

明末清初戏曲作家。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约生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卒于清康熙十五年(1676)前后。明崇祯末年参加乡试,中副榜举人。入清后专事剧本创作,作有传奇40余种,今存18种。早期作品以《一棒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一笠庵4种”最为有名。晚期作品《清忠谱》成就最高。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3: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