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益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李益748—829

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授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后迁主簿。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河朔,从军塞上。九年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北征备边。建中二年(781),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四年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入天德军杜希全幕。六年前后入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十三年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辟为从事,后进营田副使。十六年离开刘济幕府南游扬州等地,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五在兵间”生涯。宪宗元和元年(806)归自湖湘,入朝为都官郎中,后官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太子宾客。穆宗朝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早著,尤擅七绝,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曾自编《从军诗》50首。其“征人歌且行”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天下亦唱为乐曲”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明人胡应麟谓“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内编卷6 )。又兼工各体。今存《李益集》2卷。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王亦军、裴豫敏有《李益集注》。两《唐书》有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谱稿》。

李益748—约807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进士。曾任郑县尉,因仕途不得意,遂弃官浪游燕、赵之间。幽州节度使刘济召为从事,在边地居十年之久。宪宗闻其诗名,召为秘书少监,官至礼部尚书。李益在《从军诗序》中称: “吾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军中酒酣,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其边塞诗流传很广,“每作一篇诗,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旧唐书》本传),主要是抒写战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情调偏于感伤。但亦不乏壮词。这些诗精炼含蓄,韵味深长,风格音调差不多可以与王昌龄的七绝比美。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 等,皆为人所传诵。

李益748~827

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李益于公元769年登进士第,此后长期辗转于低级官吏任上,后被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公元806年前后,李益入朝为官,先后做过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后以礼部尚书退休。
李益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由于他长期在边塞生活,因此善于以边塞戎旅为题材,运用凝练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手法、和谐宛转的韵律,抒写戍卒、思妇的哀怨和诗人自身的失意心情,所以他的诗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这一风格的代表作便是被誉为 “绝唱” 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还是中唐最优秀的七绝作者之 一。他的七绝,深情幽怨,形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味隽永,诗风接近王昌龄。

李益748—829

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任郑县尉,弃官游历燕、赵间。后召为秘书少监,官至礼部尚书。长于七绝,因曾亲历军旅,边塞诗颇负盛名,常被谱入管弦歌唱。于描写戍卒思乡的篇章中颇多感伤情调。亦有豪壮奔放之作。善用白描,语言质朴。有《李益集》。

李益748~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 (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历任郑县尉,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终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二卷。他早有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七言绝句见长,以边塞诗成就为高。《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暖川》等,多写征人久戍思乡之情,以韵味深长的笔触、宛转和谐的音节、精淳自然的语言抒发士卒背井离乡的忧伤。其中不少篇章被谱成歌曲,传唱当世。“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另如七律《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五绝《江南词》也均为佳作。

李益748~829

字君虞,唐凉州姑臧(今武威)人。初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主簿。少有痴病,多猜忌,时谓妒痴为“李益疾”。擅长歌词,与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工争相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画为屏障,广为流传。仕途不得志,弃官北游河朔。建中四年(783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再次从军塞上。后脱离军府,漫游江淮。宪宗即位,闻其名声,召回京城,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恃才自负,盛气凌人,为众人所不容。因诗中怨怒之句,被降职。不久,复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大和元年 (827年), 加礼部尚书衔致仕。益为唐代高适、岑参之后著名边塞诗人。《全唐诗》收有益诗两卷, 另有 《李益集》、《李君虞诗集》多种流传。

李益748~827

中唐边塞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相传为汉飞将军李广的后裔。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进士。曾任郑县尉,因仕途不顺,弃官浪游燕赵间,幽州节度使刘济召为从事,在边地居10年之久。写了一系列边塞名篇如 《夜上受降城闻笛》 、《度破讷沙》二首等,这些名篇大多是以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的怨望心情,情调偏于伤感,但不乏壮词。其《夜上受降城闻笛》 被誉为中唐七绝之冠。其诗云: “回东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他的诗精炼含蓄,韵味深长,风格音调能与王昌龄的七绝比美。除七绝外,其诗体有: 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等。著有 《塞下曲》 、《从军北征》 、《喜见外弟又言别》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皆为人们所传诵。有 《李君虞诗集》行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1:4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