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耳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120 李耳

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创始人。其法律思想以“道”的观念为基础与宗旨,以崇尚“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观念为核心,强调应“无为而治”,认为“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他要求统治者“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切听任自然法则的支配。一方面在立法、定制时,“去甚、去奢、去泰”,实行清静无为,不要过分压榨人民;另一方面实行愚民政策,“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为此,就应“绝圣弃智”,“绝仁弃义”,以便使“民复孝慈”,“盗贼无有”。基于此种思想,他鄙薄一切“有为”的人定法,抨击儒家所提倡的“礼治”和法家所主张的“法治”,视“礼”为 “乱之首”,认为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这些思想对后世具有两方面的影响,其一为庄周所继承,并发展为法律虚无主义思想,其二为黄老学派所继承,发展为无为而治,约法省刑的法律思想,并对汉唐之初的社会现实产生重要指导作用。

李耳

道教至尊之神称太上老君。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 又因耳有三漏,又号老聃。倡 “自然无为”、“长生久视”,颇多辨思。曾为东周守藏室之史,后见世乱,骑牛西行,弃官而去,过函谷关,应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遂出关不知所终。其学说为道家及道教所用,唐时高宗封其为太上玄元皇帝,北宋真宗时加号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今河南鹿邑有其纪念馆。

李耳生卒年不详

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世称“老子”,实即“李子”,老、李一声之转。老子曾任周守藏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到晚年时,周朝衰落,归隐。他整理自己的思想,反思宇宙的本质,著书五千言,即今《老子》。《老子》的核心是“道”。“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为应合人生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的哲学观点,老子因此成为“道家”学派的鼻祖。《老子》散文,有极强的思想性,对现实的认识也非常深刻,批判和揭露丑恶社会毫不留情。深奥的哲理、辨证的思想、丰富的经验是其特色。《老子》散文的艺术性也颇高。语言精粹、文辞灵敏;意境深远,旨趣杳冥。正因为它是优美言辞和深邃哲理的结晶,对后世的影响才历久不衰。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