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丑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丑chou美学范畴之一,审美对象的否定性价值。它引起审美主体的否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态度,常常与伦理学中的“恶”相联系,也与现实中的畸形、病态、怪异等现象和事物相联系。因此,丑常常是作为美的反衬和否定的面貌出现,而与美相对立。但美并不完全一概排斥丑,美学也把丑纳入美学范畴,并使丑成为悲剧性、崇高、滑稽等范畴的必要组成因素,这使审美对象呈现出千姿百态。人们对丑很早就开始认识了,如亚里士多德就曾讨论过丑的问题,但对美与丑的辩证关系认识不够。中世纪的A.奥古斯丁由于把丑视为美的绝对对立面,因此否定丑的真实存在。1797年F.von施累格尔提出了丑的理论,推动了对丑的深入研究。后来,人们逐步认识到,丑也可作为人的审美对象,它是美的一种。当客观对象以其形式状貌来否定主体的实践效果时,它就会唤起主体的否定性情感和否定性态度,主体就会把它看作是丑的对象。因此,丑并不就是畸形事物或病态现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总会犯错误,人的实践活动也会多次背离客观规律,历史发展过程是复杂的,这就使丑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广泛的客观基础。美与丑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现实中的丑可以转化为艺术中的美,这种转化不是把丑与美相等同,而是让丑变成艺术美的构成因素。 丑美的对立面。确定和评价那些畸形的、片面的事物和现象的审美范畴。自然界中的丑一般表露于形式,社会生活中的丑更主要在它的内容,有时与伦理道德中的恶相联系。丑作为社会观念,具有时代、阶级、民族等特性。艺术中的丑是生活中的丑的反映和典型化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审美评价和典型概括,集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就能动地转化为艺术美,使丑具有了审美价值,使人对丑产生由衷的反感,获得美的享受。一般说来,丑的审美价值来自于美的比较,艺术家就是通过对丑的否定和现实揭露,来达到对美的肯定和美的理想的追求与展望。 丑chou丑的存在是客观事实,现实生活就是美丑并存、善恶相间的。现实生活中的丑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与形式美相悖,其外表不漂亮不好看,但在不漂亮不好看的外表中却有一种内在的精神美; 而且在这种不漂亮不好看的外表中, 那内在的精神美反而表现得更强烈更崇高。这一类的丑就具有审美价值,人们不但不觉其丑,相反却认为很美。古代广泛流传于民间的钟馗、济公虽然面貌丑陋,却一身正气,除暴安良;当今身残志坚、为人民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都是如此。江南盛产的太湖石偏以其奇形怪状博得人们的喜爱,所以清代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另一类丑却与此相反,它引起人们的是厌恶、不快、难受。如嗡嗡的苍蝇使人反胃欲吐,凶杀的现场使人毛骨悚然, 但这类丑也常被艺术家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艺术中丑的作用有: 丑Chou美学中的基本概念,与美相对,关于与假恶相一致的具有与美相反的内涵性质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的最一般概括。是事物的否定性的审美价值,主要指现实世界中那些僵死的、病态的、片面的、消极的却又有一定审美意义的现象形态。畸形、污秽、凶残、狠恶、反常、腐朽、堕落等是它的表现形式。美学中的“丑”与日常生活中所指的“丑”有着根本的区别。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的丑,如剥削阶级的残酷本性、违背大众利益的恶劣言行、违背道德规范的卑鄙行为等,本质上是恶的,没有任何审美意义。美学中的丑则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反映现实的审美属性,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的。它与美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丑不仅从反面的角度映衬和修饰美,成为突出美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背景,而且对于某种美来说,成为其直接实现自身的条件,美通过与丑抗争、伸张正义来实现其力量,获得人们的热爱。绝对纯粹的美是不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美都或多或少地把丑作为自身的构成要素包含在内,使美更富有生气和真实感。艺术美是对现实审美特性的反映,现实中的丑经过艺术家正确的审美评价和艺术加工,转变为艺术中的美,与人结成一种特殊的审美关系,人们通过审美评价,在艺术活动中培养正确鉴别和反映现实美丑的能力,激发起憎丑爱美的情感体验,更加热爱美的东西。 丑又称小花脸或三花脸,所扮演的人物多为滑稽可笑之辈,其中有风趣幽默但心地善良的下层民众,也有狡猾阴险的奸邪小人。在化妆上,丑角多在鼻梁及眼窝处勾一小块白色,其形状也有豆腐块、枣核形、腰子形、蟹爪形、蝙蝠形等多种。丑行可分为两大类,文丑和武丑。 丑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块白粉而俗称。小花脸”。又与净脚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而俗称“三花脸”。宋元南戏已有丑脚。可表现幽默、机智的人物,也可表现灵魂丑恶、奸诈卑鄙的人物。按扮演人物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丑美学范畴之一。美的对立面。对与美内涵相反的事物审美特性的概括。同美一样,丑的表现也各式各样,其本质则抽象而难于定论,尚待进一步探索。一般认为现实中的丑经过艺术的加工创造,可以转化为艺术美。西方还有人以丑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或故意在实践上追求艺术内容与形式怪异的丑。 丑俗称“小花脸”、“三花脸”。传统戏曲角色行当的一种。表演一般滑稽而幽默。化妆仅在鼻部周围勾抹一小块白粉,有别于净角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为“三花脸”,又俗称“小花脸”。在传统剧目中,由丑角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由于扮演人物的穿戴、念白、年龄、动作、身份等不同,一般又分为文丑,包括袍带丑、方巾丑、邪僻丑、苏丑、老丑、茶衣丑、丑婆子和武丑两大类型,表演上各有特色。有的是心地善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的人物,如京剧《女起解》的崇公道;也有奸诈刁恶、邪僻卑鄙的人物,如京剧《审头刺汤》的汤勤。又如《铁弓缘》中的花花公子石文、《野猪林》中的高衙内等邪僻丑。扮演女性人物时称“丑婆子”或“彩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