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李隆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李隆基685—762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睿宗李旦之子。曾起兵政变,杀韦后,奉睿宗即位,被立为太子。即位后,以姚崇、宋璟为相,草除弊政,出现了“开元之治”。后任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他自己荒淫奢侈。中央政权削弱,割据势力发展,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他奔蜀后,太子李亨即位灵武,尊他为太上皇。至德二载(758)回长安,四年后去世。李隆基善音乐、诗文和书法。工*八分、*章草。尝书碑文观额,丰茂英特。注《孝经》并列序,又注《道德经》,均自书之。唐窦臮(ji)《述书赋》:“开元应乾,神武聪明,风骨巨丽,碑版峥嵘,思如泉而吐凤,笔为海而吞鲸。”传世书迹有*《鹡鸰颂》、*《杨珣碑》、《裴光庭碑》、*《石台孝经》、《泰山铭》等。《全唐诗》录存其诗1卷,计63首; 《全唐文》录存其文22卷,多为诏敕。两《唐书》有纪。

093 李隆基685—762

唐中兴皇帝,即唐玄宗,一称唐明皇。712—756年在位。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中宗(李显)皇后韦氏,拥其父李旦为帝,称睿宗,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712)受禅即位,改元先天,次年又改元开元。在位前期,奋发有为,整顿武周后期以来的弊政,进行各方面改革,使经济继续得到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繁荣,史称“开元之治”。后期骄奢淫佚,爱好声色,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执政,官吏贪渎、政治腐败,使西北和北方各镇节度使掌握重兵,京师和中原地区武备空虚。天宝十四载(755)爆发安史之乱。次年,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肃宗)即位于灵武,被尊为太上皇。至德二载 (758) 回长安,后抑郁而死。


106 李隆基685—762

唐代音乐家。皇族出身,公元712年即帝位,称玄宗。其人多才艺,擅音乐,能奏多种乐器,尤精于吹笛、击羯鼓,尊羯鼓为“八音之领袖” (见《羯鼓录》)。常即兴作曲,所作有歌舞大曲《还京乐》、《夜半乐》、《圣寿乐》,琵琶曲《凌波仙》,笛曲《紫云回》,羯鼓曲《春光好》、《秋风高》等。可惜皆不传。惟其得意之作法曲《霓裳羽衣曲》,尚有部分曲调辗转传至今天。他在位44年,增设梨园,扩充教坊,改多部乐为坐、立部伎,下令按音乐内容为外族外来乐曲更名。这些措施,对培养音乐人才、提高表演艺术水平、促进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融合、进而发展唐代燕乐都起了一定的作用。

李隆基685—762

唐朝皇帝。即唐玄宗,唐明皇。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累迁卫尉少卿,潞州别驾。景云元年(710年),韦后弑中宗,临朝称制。乃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死韦后及其党羽,拥其父睿宗即位。拜殿中监兼押左右万骑,进封平王。不久被立为皇太子。开元元年(713年),太平公主预谋政变,定于七月四日举兵。他即与岐王范、薛王业、郭元振及龙武将军王毛仲、宦官高力士定计诛之,尽斩太平公主之党羽。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书,赐死于家。开元年间(713—741年),唐王朝达到全盛时期。天宝以后,政治腐败,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为相专权。他重用河东、范阳、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使其握有重兵大权。天宝十四年(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听信监军宦官边令诚谗言,冤杀大将高仙芝、封常清,逼患重病的哥舒翰出潼关与安军作战。潼关失守,他带领杨贵妃兄弟姐妹出逃。马嵬之变后,他与太子分兵逃往四川。至德二年(757年)回到长安。后郁闷而死。

李隆基

即“唐玄宗”。

李隆基

唐代皇帝,史称唐玄宗,生于685年,卒于762年。识医药,曾撰《开元广济方》5卷,于开元十一年(723)九月颁行于世。已佚。

李隆基

参见《唐玄宗》条。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2:4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