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杨度1874—1931字晳子,湖南湘潭人。早年留学日本。编有《游学译编》、《中国新报》等刊,拥护君主立宪。武昌起义后受袁世凯旨意,组织国事共济会。曾为袁政府参政。1915年发起组织筹安会,任会长,为袁复帝制造舆论。后思想转变,1927年积极活动营救共产党人李大钊。1929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做党的地下工作。 杨度曾留学东京弘文书院和政法大学,回国后任皇族宪法讲师,参与沈家本主持的修律工作。主张在法律上消灭家族的各种特权;深受改良派影响,赞成君主立宪;要求赋予人民“营业、居住、言论等等自由”。晚年抛弃君主立宪救国理论,投身革命,政治立场发生根本转变。参见“历史”中的“杨度”。 杨度1875~1931原名承瓒,字晳子。后改名度。号虎公。湘潭人。举人出身。师从王闿运。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赴日本留学,创办《游学译编》。1903年回国参加经济特科考试中第一等第二名。因有人劾他为康梁余党,逃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任中国留日学生会总干事长。1906年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起草报告。次年在东京创 《中国新报》月刊,并组织宪政讲习会。1908年任清政府宪政编查馆提调。辛亥革命后依附袁世凯,并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袁世凯解散国会,任参政院参议。袁阴谋复辟帝制,他与严复等成立筹安会,任会长。袁死后,避居天津外国租界。后投向孙中山,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曾多方营救。晚年参加中国互济会等进步组织。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利用特殊身份为党工作。1931年病逝于上海。 杨度1875—1931原名承禶,字皙子,晚年学佛,别号虎公、虎禅师、虎头陀、释虎等。湘潭县人。清光绪二十年 (1894) 应顺天 (今北京) 乡试,中举人。后师事王闿运多年,两次会试落第。1902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班,与黄兴等创办《游学译编》,宣传革命。后入东京法政大学学习。与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均来往密切,被选为中国留日学生会会长。1904年被留日学生推为鄂湘粤3省铁路联合会总代表,回国参加护路运动。曾为清政府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起草有关宪政问题的报告。1907年1月在日本独创《中国新报》,宣传君主立宪,并与方表等组织宪政讲习会,任会长。次年3月,由袁世凯等保荐入京,以四品京堂候补在宪政编查馆工作,旋升任该馆总核。后又与旗人悦钧等在京设宪政公会本部,任常务会长。宣统三年 (1911) 5月皇族内阁成立,出任内阁统计局局长。辛亥革命爆发后,任袁世凯内阁学部副大臣。旋因与汪精卫组织国事共济会,主张停战,被革职。袁世凯表示赞成共和后,他又组织共和促进会,以迎合袁的野心。1912年袁窃取临时大总统后,他组织研究宪法委员会,任会长,为袁独揽大权造舆论。1913年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民党,使国会瘫痪,另组政治会议,杨度被增补为政治会议议员。次年政事堂成立,被任为参政院参政。1915年8月,与孙毓筠等成立筹安会,任会长,公开鼓吹帝制。次年袁死后,逃往天津,避居外国租界。1917年张勋拥清废帝复辟,杨度表示反对,认为由共和改为君主是逆流,毅然加入民主革命行列。1922年夏,他接受孙中山的委托,完成游说曹锟阻止吴佩孚援助陈炯明的计划。为配合国共合作后的北伐战争,他又根据孙中山的嘱托,奔走各地与军阀和北洋政府周旋,分化和遏制北洋军阀势力。1924年,为沈润身著《系统进化哲学》一书作序,表示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1926年曾为营救李大钊等共产党人而奔波。约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坚持在白色恐怖中为党工作。1931年9月17日在上海病逝。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