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柽柳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柽柳tamarisk柽柳科柽柳属植物的统称。夏季蜜源植物。本属植物中国有16种,广泛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有柽柳,学名Tamarix chinensis Lour.,别名西湖柳、山川柳、三春柳。灌木或小乔木。高3~5米,枝细长,红紫色、暗紫色或淡棕色。叶细小,钻形或卵状披针形。总状花序,生于绿色幼枝,组成大型圆锥花序。花5出,密生,粉红色。蜜腺位于雄蕊基部。蒴果。(见图) 柽柳 分布在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喜阳光,抗干旱,耐盐碱,多生在较低洼的盐碱地上。5~7月开花,盛花期在6月。具有丰富的花蜜和花粉。通常一群蜂可产蜜5~15千克。蜜呈琥珀色,无香味,属中下等蜜。花粉除供蜂群繁殖外,可生产食用花粉。 柽柳属植物在西北干旱盐碱地区大量分布,花蜜和花粉的蕴藏量很大,是西北发展养蜂业的重要蜜源基地。其中的桧柽柳,别名华北柽柳、红荆条,在河北、山东大量分布, 一群蜂可产蜜10~20千克;密花柽柳,分布在西北各省区,青海柴达木盆地有大面积群落分布。 柽柳Chinese tamariskTamarix chinensis,别名三春柳。柽柳科柽柳属落叶小乔木。染色体数2n=2x=24。高约7m,树皮红褐色。小枝细长而下垂。叶互生、细小、鳞片状,先端尖,长1~3mm;总状花序集成顶生圆锥花序,花粉红色,花期4~8月,1年可开花3次,6~8月开花较多;蒴果,10月果熟。产中国华北、西北、辽宁至华南、西南等地。喜光,不耐阴;耐寒、耐热、抗旱、耐盐碱,能在含盐量为0.5%~1.0%、pH值为7.5~8.5的重盐碱地生长;深根性,根系发达,萌蘖力强,生长较快;对多种有害气体具较强的抗性。用播种、扦插、分株等法繁殖,播种当年苗高可达50~80cm。柽柳树姿优美,枝柔软、叶纤细,花期长,极耐修剪,可作绿篱,或植于池边、湖岸、河滩等,尤其是绿化盐碱地和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同属中常见栽培的树种尚有:多枝柽柳(T. ramosissima),别名红柳,高约6m,多分枝且细长,红棕色;花淡红、紫红或白色,夏秋季开花。生长势强,能适应高温、严寒、沙埋等各种恶劣环境。多分布在中国内蒙古、青海、宁夏、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蒙古、俄罗斯、阿富汗、伊朗也有分布。湖北柽柳(T. parviflora),花粉红色,产中国湖北。 柽柳Chinese tamarixTamarix chinensis Lour.,又称三春柳、观音柳。柽柳科,柽柳属。落叶灌木,高4~5 m,枝细长,紫红色,下垂。叶钻形或鳞片状,长1~3mm。穗状花序生于枝顶或集成圆锥花序状;花粉红色,5出枝;雄蕊生于花盘裂片之间。蒴果长3.5 mm,3~5裂;种子多数,细小,顶端有束毛。分布于辽宁南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平原及盐碱地。喜光,喜温凉气候。耐旱,耐水湿,耐盐碱。为沙荒、盐碱地重要树种。树姿典雅,可栽培供观赏。也为蜜源植物。枝可编筐。嫩枝及叶入药,能解表利尿。 柽柳 柽柳见“红柳包”。 柽柳又名红柳。柽柳科柽柳属小乔木或灌木。兰州、河西走廊、小陇山、子午岭等地有分布,宕昌、武都有栽培。抗旱耐瘠薄,为半干旱区荒山阳坡水土保持造林树种。萌蘖力强,可作灌木林经营,生产萌条,供编筐、背斗等用。幼嫩枝叶入药,利尿、解毒、解热,是治疗牛斑麻疹的良药。另永靖、兰州等地甘蒙柽柳栽培应用亦多。河西一带分布的同属植物还有紫杆柽柳、密花柽柳、长穗柽柳、刚毛柽柳、多花柽柳、短穗柽柳、多枝柽柳等。 柽柳柽柳科柽柳属落叶灌木。树高4~5 m。单叶互生,鳞片状,长1~3 mm。穗状花序。花粉红色,5出枝。蒴果长3.5 mm,3~5裂。在中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地区。柽柳茎皮含鞣质5%。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