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桂花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桂花sweet osmanthus

Osmanthus fra-grans,别名木犀、九里香、岩桂。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染色体数2n=46。
栽培历史 桂花是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有关桂花的记载,最早见于屈原的《楚词·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说明战国时期已用桂花浸酒。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桂十株”,这说明汉初桂花已作为异树栽培于关中。唐、宋以来,诗人墨客对桂花多有赞咏。可见当时桂花已广植在庭园供欣赏。至元、明、清,桂花的栽培、应用更广,逐渐形成了现在的苏州光福、湖北咸宁柏墩、杭州满觉垅、桂林阳朔和四川新都桂湖等五大桂花产区。
形态特征 高达15m,树冠卵圆形。树皮粗糙,灰褐色或灰白色;芽绿色或暗紫红色,多为2~4个叠生;当年生枝上单芽多为花芽,叠生芽远轴的1个为叶芽,其余为花芽。叶对生,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长4~12cm,全缘或上半部疏生细锯齿。花簇生叶腋或聚伞状;花小,黄白色,极芳香,花冠长3~4.5mm;花期9~10月。核果椭圆形,暗紫兰色;果期翌年4~5月。
变种与品种 桂花变种和品种较多,一般分为4个组:❶金桂组(var. thunbergii),叶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花淡黄色至深黄色,香气浓,如‘大叶金桂’、‘小叶金桂’等品种;
❷银桂组(var. latifolius),叶较小,长椭圆形、卵形、倒卵形或披针形,花近白色或淡黄色,香气浓,如‘早银桂’、‘晚银桂’等品种;
❸丹桂组(f. au-rantiacus),叶较小,披针形或椭圆形,花橙黄色或橙红色,香气较淡,如‘硬叶丹桂’、‘软叶丹桂’等品种;
❹四季桂组(cv.Semperflorens),叶较小,椭圆形、卵形至披针形,花近白色或黄色,一年之内花开数次,香气淡,如‘四季桂’、‘月月桂’等品种。
产地与分布 桂花产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地均有野生,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现中国淮河流域至黄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以北则多行盆栽。桂花在日本及印度也有栽培;欧洲一些国家18世纪以来,也相继引种。
习性 喜光,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荫;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适生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质壤土,忌碱地和积水。中国长江流域一带,桂花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开始抽发新梢。以5~15cm长的枝条着花最多。花芽多着生在花枝顶节及其附近节位,自顶芽向下6节以外很少着花。当年生枝着花最多,3年生以上的枝条着花量极少。桂花通常开两次花,前后相隔半月左右。花期常受气温和湿度的影响,秋季湿润,气温偏低时,花期较早;如遇高温干燥天气,则花期相应延迟。树体强健,200~300年生植株,仍有一定的产花量,树龄可达千年以上(如福建武夷山的宋桂树龄在800年左右,陕西汉中的汉桂树龄达1840±350年)。
繁殖栽培 桂花的繁殖,可采用播种、压条、嫁接和扦插等方法。❶播种:当果皮由绿色变为紫兰色时,即可采收。采收后清除果肉,阴干种子,混沙贮藏。当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多行条播,播后盖草保湿并搭棚遮荫。播种苗始花期较晚,且不易保持品种原有性状,常用作嫁接优良品种的砧木。
❷压条:地面压条和高压皆可,一般只用于繁殖良种。
❸嫁接:嫁接是繁殖桂花苗木最常用的方法。多用女贞(Ligustrum lu-cidum)、小叶女贞(L.quihoui)、小蜡(L.sinense)、水蜡(L.obtusifolium)、流苏(Chionanthus retusus)和白蜡(Fraxinux chinensis)等作砧木行靠接或切接;但常存在接穗与砧木之间生长不够协调的现象,以桂花实生苗作砧较为理想。
❹扦插:多在6月中旬~8月下旬进行嫩枝扦插。一般选20~30年生健壮植株,剪取其树冠中上部、向阳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作插穗,插后遮荫并保持湿润,成活率可达90%以上。
桂花大致以南岭至秦岭为适宜栽培地区。桂花移植常在秋季花后或春季进行,也可在梅雨季节移栽,但忌冬季移植。大苗定植需带土球,种植穴要深大,多施基肥。盆栽桂花,夏季可置庭院阳光之下,不需遮荫,冬季在一般室内即可安全越冬。盆栽能有效控制开花的时间,如于8月10日将桂花移入最高温度26℃、最低温度13℃的室内,持续40天,9月20日取出,可保证在国庆节开花。桂花主要病虫害有介壳虫、红蜘蛛和镰刀菌等,需及时防治。
育种 桂花尚存在花期短,花色单调,花型简单,单花纤小及对不良环境条件反应比较敏感等不足。育种的任务在于培育出花期匀散、花色丰富、花型多样且是大花的桂花品种;并要求抗逆性强,尤其在耐寒性和耐湿性方面要有提高。目前应广泛搜集桂花野生种质资源,开展有关人工杂交、实生选优及多倍体育种等方面的试验研究,以期使桂花的育种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园林应用 桂花枝叶繁茂,终年常绿,花期正值仲秋,香飘数里,有“独占三秋压群芳”的美誉,在园林中应用极为普遍,常作孤植、对植,也可成丛成片栽种。花是食品加工业的重要原料;花的浸膏和净油可用于制造高级化妆品;花、果、根等均可入药。
同属植物约40种,产亚洲东南部及北美,中国约产27种,园林中常见栽培的还有:柊树(O.hetero-phyllus),叶卵形至长椭圆形,长3~6cm,全缘或每侧具1~4刺状齿;花色纯白,有清香;果实卵形,蓝黑色。产中国台湾,日本也有分布。有金边、银边、黄边等园艺变种。

桂花Guihua

木犀科。又称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革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边缘有锯齿。聚伞花序,簇生叶腋;花小,黄白色;萼4裂;花冠4深裂;雄蕊2;子房2室。核果,熟时紫黑色。原产我国西南部,南方各地广为栽培。花用糖渍后可食,或作香料及制高级香精,还可药用。是著名的秋季观赏花木。

桂花

广西自古多植桂,尤以桂林一带为最。史志载,桂林叠彩山古时满山桂树,故又名桂山。桂林亦有“桂树成林”之意。广西简称“桂”、“八桂”,也与盛产桂花有关。桂花树全身是宝,枝干为优质木料,桂花则香味浓郁,很早就用作各种食品佐料。桂花酒、桂花糖、桂花饼、桂花茶等,为广西传统著名特产。桂花还有很高观赏价值。金秋时节,徜徉桂树下,花藏叶,叶笼花,绿海耀星,清风徐送,郁郁馨香,沁人心脾,如入“月宫”。宋杨万里咏赞:“尘世何曾识桂林?花仙夜入广寒深。移将天上众香国,寄在梢头一粟金。”(《岩桂》)现桂花已被定为桂林市市花。

桂花sweet osmanthus

Osmanthus fragrans Lour.,又称木樨。木樨科,木樨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2n=46。原产中国四川、广东、云南、广西等省区,现广泛栽培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树冠浑圆。叶革质,对生,椭圆形,有光泽。花簇生叶腋,淡黄色,花冠四裂,芳香。花期9~10月,核果椭圆形,翌年4月成熟,紫黑色。喜光,稍耐阴,喜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的地方。以扦插、压条繁殖为主,也可嫁接于女贞或流苏树上,播种繁殖应在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供观赏。花可作香料,亦可入药。变种和栽培品种有:金桂、丹桂和子桂,同属观赏种还有银桂及其栽培品种四季桂。

桂花

又叫木樨、岩桂。主要品种有金桂、丹桂、银桂、四季桂、石山桂等。金桂叶大而长,花黄香浓;丹桂叶厚而密、花色橙红;银桂叶少略圆、花白香烈;四季桂四季开花,花香不绝;石山桂不畏旱瘠,适于石山栽种。一吨桂花可提炼两公斤左右的桂花浸膏,用以制作香水、香皂等日用品,也可作糖果、糕点的香料。屈原《离骚·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佳句,桂浆就是指用桂花泡成的美酒,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桂花制成的香发油,是广西各族妇女喜爱的化妆品。桂林市是桂花的主要产区之一。

桂花

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原产于中国。有1500多年栽培史。18世纪传入欧洲。高2~8 m,树皮灰褐色。圆形树冠。叶对生,革质,椭圆形,长5~12 cm,宽3~5 c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叶腋间2~6芽重叠着生。核果,含种子1粒。叶柄长1 cm。花序簇生叶腋。花冠白色至金黄色,极芳香。核果长卵状,长1~1.5 cm,蓝黑色,花期9~10月,果熟翌年4~5月。桂花原产中国西南各省区市。长江流域以南广泛栽培。湖北咸宁,浙江杭州等地作生产栽培。栽培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变种。种子播种、扦插或嫁接育苗。重要园林观赏植物,布置庭院或作行道树,花香四溢。盛开花的树下铺白布或塑料薄膜,清晨,露水未干时摇动树枝收集鲜花,用铝制或不锈钢容器腌制贮存,然后用石油醚低温浸提法提取浸膏。浸膏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香皂生产。也可腌制后直接加工糕点、糖果、桂花酒、饮料等。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6: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