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桑耶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桑耶寺

桑耶寺素有“西藏第一座寺庙”的美称,位于山南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扎玛山麓,建造于大约8世纪中叶的吐蕃王朝第五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
桑耶寺有许多名字,古称“乌登勃来”,藏文寺名为“吉祥永固天成桑耶大伽蓝”,或者“邬策钦莫寺”,还有“无边寺”、“存想寺”、“三样寺”等名称,但一般总称为“桑耶寺”,是藏传佛教历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
桑耶寺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奇特。全寺的建筑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中央为世界中心须弥山,由一座藏、汉、天竺三种风格的三层“邬孜大殿”代表;大殿南北又建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双轮;邬孜大殿四个角上分别建有红、白、绿、黑四座佛塔,代表四大天王;大殿四周还均匀分布着4大殿和8小殿,表示四方咸海中的四大部洲和八小洲;寺庙建筑群的外围是一道圆形的围墙所环绕,象征着世界外部的铁围山。
在顶层居高四望,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分别是江白林、阿雅巴律林、强巴林、桑结林四大部洲,周围可见八小洲、日月殿和白黑绿红四塔星罗拱卫。在大殿正门右前方,寺院自己新修了一座旅馆,大小与四大部洲殿相仿,在整个建筑布局中和整体风格不太协调,显得很突兀。
邬孜大殿是桑耶寺的主殿,位于全寺的中心地带。大殿坐西向东,高为三层,底为藏式风格,中层为汉式,顶层为印度样式,“三样寺”的名称就是由此而来的。大殿和甬道回廊里均绘满了各种题材的壁画。除了一些在其他寺庙里也能看到的传统的宗教绘画外,在桑耶寺邬孜大殿内围墙中层廊道上有著名的“西藏史”壁画,画中记载了从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结合繁衍藏族开始,一直到宗喀巴创立格鲁派,止于九世达赖业绩。壁画长92米,洋洋洒洒,恢弘壮丽,被誉为西藏的“绘画史记”。此外在邬孜大殿一层和二层有“桑耶寺史记”,二层的南侧有“莲花生传记”等精美的壁画。在大殿门口左侧,有一块古老的石碑,上面记录了赤松德赞于779年发布的正式以佛教为吐蕃国教的教令。大门正廊上还挂着一口历经千年的唐式古钟,这是西藏历史上铸造的第一口铜钟。据说是为纪念赤松德赞第三妃没卢氏(又有一说叫“菩提氏”),她带领30名贵族妇女削发出家,成为西藏历史上的第一批尼姑。

桑耶寺

又称 “桑鸢寺”、“桑伊寺”、“三摩耶寺”。在西藏扎囊雅鲁藏布江北岸,始建于八世纪墀松德赞时期。因该寺初建时仿印度飞行寺形式,糅合藏、汉和印度三种建筑风格,故又称“三样寺”。墀松德赞曾命第一批吐蕃人在此寺剃度出家,号称“七觉士”。为西藏具有僧伽组织的第一个寺院。九世纪时达磨禁佛,曾一度被封。十世纪后半期, 佛教势力恢复,成为宁玛、萨迦两派共管的寺院。主要建筑有乌策大殿及四塔, 外形庄重美观,布局奇特。寺前有一石碑, 为墀松德赞所立;寺内有唐式挂钟,刻有古藏文, 为墀松德赞王妃、王子所献。此外还有吐蕃时期遗下的珍贵文物多种。今寺已毁,文物散失。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