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梁辰鱼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188 梁辰鱼1519?—1591?明代戏曲作家。字伯龙,号少白,又号仇池外史。昆山(今属江苏省)人。以例员太学生。谈兵喜武,与奇技异术之士相往还。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浙闽总督胡宗宪聘为书记,不久胡宗宪下狱,辰鱼离去。精通音律,与魏良辅等以昆山腔创“水磨调”。又与郑思笠、唐小虞、陈棋泉等改革和推广了“水磨调”。所作传奇《浣沙记》,即以昆腔演唱,影响较大。又作杂剧 《红线女》、《红绡》2种,后者已佚。 梁辰鱼1510—1580明代戏曲作家。字伯龙,号少白、仇池外史。江苏昆山人。太学生。平生慷慨任侠,熟悉戏曲音律,足迹遍吴楚,而科名不得意。在当时的音乐家魏良辅对昆腔的演唱进行整理加工后,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传奇剧《浣纱记》,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有相当影响。还作有杂剧 《红线女》、《红绡》,现存《浣纱记》 和 《红线女》 两种,并有散曲集 《江东白苎》和《二十一史弹词》等。《浣纱记》通过西施、范蠡的悲欢离合,演出了吴越两国的兴亡。通过戏剧情节,把国家利益摆在个人爱情幸福之上,是以前的戏曲里所少见的。 梁辰鱼约1521~约1594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伯龙,号少伯,又号仇池外史。昆山 (今属江苏)人。少有奇志,喜论武谈兵,不肯就诸生试。后以例贡为太学生。善音律,戏曲、散曲俱工。有诗集《远游稿》;散曲集《江东白苎》、《续江东白苎》;杂剧《红线女》,传奇《浣纱记》等。《浣纱记》写吴越兴亡故事,内容深刻,倾向鲜明,曲文艳丽,音律工整,又率先采用魏良辅所改革之昆腔演唱,对昆曲的发展与传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散曲多写艳情,典雅工致,促进了散曲的典丽化。亦间有吊古伤时之作,如《夜行船·拟金陵怀古》等,慷慨壮烈,为曲中佳制。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