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正剧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正剧zhengju

在西方戏剧史上又被称为悲喜剧,是18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将悲剧因素与喜剧因素相互融合的戏剧样式。正剧的基本特征有:❶它反映的大多是日常生活中或政治生活中正义与反动两种势力的较量。一般说来,正义力量通过艰苦、顽强的斗争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终于战胜开始强大、不可一世的反动势力,取得最后胜利。正面人物也可能在斗争中牺牲,但他所代表的正义力量却必将取得胜利。正面人物的牺牲并不意味着整个正义力量的失败。
❷正剧主人公一般都是正面人物,他们代表着新生的、进步的、正义的力量,代表着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他们所处的时代一般是进步力量足以或有可能推翻、消灭反动力量的历史时期,所以他们能够有必胜的信心和大无畏的精神。
❸在戏剧效果上,正剧不象悲剧那样都描写重大的政治事件和历史事件,因而不象悲剧那样的总带有悲壮风格,也不象喜剧那样都描写滑稽可笑的现象,因而不象喜剧那样自始至终都让人发笑。正剧所反映的人物、事件,在形态上就如同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样,它有时让人紧张,有时使人轻松,有时让人落泪,有时令人发笑。因此,正剧比悲剧和喜剧更接近生活原貌,包容更丰富、更复杂的现实生活内容,也更能使人在亦悲亦喜、悲喜交集中受到思想教育。

正剧

是从审美感受角度来区分的一种戏剧样式,又名悲喜剧。就人物性格而言具有多样性,既崇高严肃又平凡诙谐;就故事情节而言,既可惊心动魄、气吞山河,也可点点滴滴人伦日常,既非单纯悲剧般沉重也非喜剧般令人轻松。正剧的产生得益于文艺复兴时期宣传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启蒙运动的需要。法国剧作家狄德罗首先提出“严肃的戏剧”理论,戏剧家博马舍进一步说明正剧的形式与内容,提出“严肃戏剧”一名。19世纪以后,正剧广泛流行。正剧作为喜剧与悲剧的联系与融合是合乎社会生活实际情况的,既可反映社会生活重大事件又可表现具有审美底蕴的日常生活,给人以多样审美感染力量。这方面的代表作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契诃夫的《樱桃园》、中国古典戏曲中的《西厢记》。

正剧

是指介乎于悲剧与喜剧之间的、兼有悲剧与喜剧因素的、更接近于现实生活的戏剧表现形式,为戏剧文学的一个类型,又有“悲喜剧”之称。戏剧的基本要素是戏剧冲突,要求人物、事件、时间、场景的高度集中,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之中和演出时间之内,展开尖锐的矛盾冲突,并从中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表现社会生活,激起观众在感情上的响应,最终达到戏剧艺术的欣赏、教育与娱乐目的。正剧起源于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时期,是由当时启蒙运动领袖狄德罗首创的戏剧表现形式,并被视为现代话剧的开端。正剧通常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创作基础,并构成尖锐的戏剧冲突,在剧情发展过程中,既有对正面人物的歌颂与赞扬,又有对反面人物的揭露与鞭挞、讽刺与批评,最后以正面力量战胜反面力量,或预示出必然胜利的前景而告终。正剧由于更切近现实生活,更贴近人民群众,因此也更能够全面、广泛、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所以这种戏剧表现形式,为各国戏剧家所普遍采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正剧

戏剧主要体裁之一。又称悲喜剧,是在悲剧与喜剧之后形成的第三种戏剧体裁。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其内在实质在于:正剧既表现生活的肯定方面,又再现生活的否定方面,主人公也像悲剧人物那样追求着历史的必然要求,并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一些传奇剧如莎士比亚的《一报还一报》、《暴风雨》,社会问题剧如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及英雄剧等都被称为正剧。

正剧

戏剧类型之一。西方18世纪兴起的戏剧。理论上由狄德罗首创,称“严肃的喜剧”。后博马舍又作了发挥,定名为“严肃戏剧”。特点是兼有悲剧与喜剧的因素,不受传统戏剧创作原则的束缚,能够多侧面地反映社会生活。现已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参见“悲喜剧”。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