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殉葬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62 殉葬原指将活人连同死者一道掩埋,谓之殉葬。是奴隶制社会奴隶主所享受的特殊葬礼。后世,对于自愿从死者亦称为殉葬。 殉葬古代丧制,指用活人为死去的人陪葬。殉,人殉,即杀死活人以陪葬。《玉篇·歹部》: “殉,用人送死也。”我国古代最早的人殉发现于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以女子为男子殉葬的合葬墓中。把殉葬作为一种葬制并广泛盛行则是商代。安阳殷墟商王墓中,一墓殉人达三百六十人之多。周代殉葬依然流行。《墨子·节葬下》:“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春秋战国时期,有人开始反对人殉,但仍有遗风,尤以秦国为盛。《战国策·秦策》:“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高诱注:“殉,杀人以葬。”史载秦武公葬时,从死者六十六人,秦穆公葬时,从死者一百七十七人。秦始皇葬时,凡后宫无子者一律从死。汉代以后,多用俑从葬,以代替人殉。但后世帝王死后也偶有采用人殉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