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比 |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
释义 | 比48—56在位南匈奴最早的单于。虚连题氏(即挛鞮氏),稽侯狦孙、囊知牙斯子。即位后称䤈落尸逐鞮单于。 初, 稽侯狦死, 遗令其子兄弟相继,至舆杀弟传子; 比自以前单于长子当立,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密求内附。蒲奴欲攻,见其势盛,不敢进。二十四年,匈奴八部大人共立之,袭其祖呼韩邪之号,款塞内附。从此,匈奴始南北连年相攻。二十六年,汉授单于玺绶,立其庭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遣子入侍; 汉给遗甚厚,而悉复缘边八郡。立九年死,汉遣中郎将率兵赴吊,分兵卫护。 比国家的基层组织名。五家为比。始置于周代。而后各代沿用以治民。《宋史·食货志》: “五家相比,五五为保。”《资治通鉴·梁纪》:“百家为族,25家为闾,5家为比。”《周礼·地官司徒》: “比长,5家,下士1人。” 比bǐ也作“篦”。清除发垢和头发中寄生虫等的用具,亦可用作首饰。通常用木头或兽角等制成,贵重者用金、银、玳瑁等加工而成。汉刘熙《释名·释首饰》:“梳,言其齿疏也。数言比。比于梳其齿差数也,比言细相此也。”清王先谦疏证补:“数,密也。”《说文解字·木部》:“栉,梳比之总名也。”《史记·匈奴列传》:“单于自将伐国有功,甚苦兵事,服绣袷绮衣、绣袷长襦、锦袷袍各一,比余一。”唐司马贞索隐引《广雅》:“比,栉也。”又引《苍颉篇》云:“靡者为比,麄者为梳。” 不同形制的比 比中国古代的法律形式之一,同时也是古代断案定罪量刑的一种方法。原意为比照断案的成例以判决律文中未有的案件。《礼记·王制》:“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郑玄注曰:“小大,犹轻重;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在法律没有正式条文规定时,援引相近的条款或判例,比附以论罪。秦汉确定了比附论罪的原则。《汉书·刑法志》引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诏:“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傅所当比律令以闻。”颜师古注曰:“以例相比况也。”《汉书·陈汤传》:“无比者先以闻。”颜师古注曰: “比,谓相比附也。”汉代司法实践中已广泛采用比附之法,武帝时出现“奸猾巧法,转相比况,禁网寝密”的现象。汉代的一些高层司法官员,往往将一些审判案例中适用比附的事例编纂在一起,称为“决事比”,作为以后判案定罪的参考。武帝时仅死罪决事比就已达一万三千四百七十二事。东汉陈宠曾撰《辞讼比》七卷,其子陈忠集《决事比》二十三条。董仲舒亦撰有《春秋决事比》十卷,比已成为独立的法律形式。晋代立法,否定了“比”这一法律形式。隋文帝制《开皇律》时,确定将“比附”作为一项法律原则列入《名例律》。唐、宋、明、清皆沿用之。这样,作为法律形式的比即不复存在,而作为法律原则的比则一直沿用至近代。 比谥号。君主与大臣之美谥。《逸周书·谥法》曰: “择善而从曰比。”郑樵《通志·谥略》把 “比”列为上谥。历朝谥“比” 的君主与大臣很少。 比Bi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倍数关系的一种形式。数a与数b的比通常用a:b表示, 读作 “a比b”, 其中a叫做比的前项, b叫做比的后项, 符号“:”叫做比号, 例如, 甲球的重量为100克, 乙球的重量为50克,甲乙两球重量的比100:50表示两球重量的倍数关系,这个倍数用除法100÷50, 商为2, 说明甲球重量是乙球重量的2倍。又如,一个长方形的长为4米,宽为3米,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为4:3。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个数。 在应用中,两个不同类的量也可以构成比。例如,一辆汽车行驶80公里要用2小时,在研究这辆汽车行驶的速度时,可以用路程与时间的比80:2来表示,80÷2=40,即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40公里,但应注意,不论是同类量的比或不同类量的比, 都归结为两个数的比。 根据比与除法的联系可知, 一个数与零的比没有意义, 因此,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在球类比赛中,常出现“1:0”,“1:1”等比分告示,应当理解这是双方得分多少的比较,与数学中所讲的比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比官制用语。指考课。由《周礼·天官·内宰》“比其大小,与其粗良,而赏罚之”引申而出。据《周礼·地官》,每三年对官吏政绩考查一次,称大比。隋唐以后,主要指科举考试。 比bi(一)副词。(A)用于动词或小句前,表示动作的连续施行或情况的连续发生,相当于“接连”等。“比比”相当于“屡次”等。如:❶始至之日,岁比不登。(《古文观止·苏东坡:超然台记》“比”句:我开始到的时候,年景接连歉收。) 比古代的高车、突厥人的称号,汉字译为“匐”或“匐勒”,相当于维吾尔族的“伯克”,哈萨克汗国的中级统治者,为“阿洛斯”(部落)的头人,统管部落的一切事务。早期由部落会议选举产生,后来逐渐转为世袭。著名的比有权参与处理国家大事。 |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