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比拟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5 比拟

辞格的一种。运用联想,将此物当作彼物描写的修辞方法。有拟人、拟物两种。前者系故意把物当作人来写,临时赋予物以人的某种品格。如“一缕缕一寸寸针脚都在轻轻问我:‘你的足迹要缝到什么地方才叫天涯尽头?’”(三毛《周末》)后者则故意把人当作物,或把抽象事物当作具体事物来写。如“哥撒网来妹摇桨,一网一网兜春光。” (湖南民歌)

比拟Bini

修辞学术语。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格,叫做比拟。比拟一般分为拟人和拟物。1.拟人,是把人以外的其他生物或无生物当作人来描写, 赋予这一生物或无生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例如: ❶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本是无生物, 例中却赋予它以人的哀怨之情。
❷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与无生之物相比,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与人的关系更为密切, 这首词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助于完全人格化的梅花,表现了作者虽遭挫折而芳质永存的操守。2.拟物,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使此物具有彼物的特点。例如:
❸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杨朔《茶花赋》)这一例把孩子们当作小鸟来写。
❹过了些日子,生活又合了辙,他把这件事渐渐忘掉,一切的希望又重新发了芽。(老舍《骆驼祥子》)这里把希望拟为有生命力的种子,生动地表现出生活的希望在祥子心中复苏。运用比拟,可以使无生命的事物形象化,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可以创造物我交融、极富情趣的意境。在童话、寓言、科学小品等体裁的作品中,比拟的修辞方法运用得特别多。比拟和比喻关系密切,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例如:
❺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这一例前半部分为比拟,后半部分为比喻。比喻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相似关系,因此比喻中不可缺少喻体,本体事物和喻体之间由 “像”、“如”等词连接起来,这一例中的明珠、星星、美人便是喻体;比拟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交融关系,无须出现“拟体”。就修辞效果而言,比喻重在“喻”,本例以不同的喻体形象地描绘了荷花; 比拟重在 “拟”,本例用描写人物体态与心理的词袅娜、羞涩来比拟荷花的情状, 使荷花在自然美之外增添了人情美。

比拟

辞格之一。把甲类事物当做乙类事物来称说、描述。比拟的构成要素是: 本体(表达对象)、拟体(拟想的其他事物)、拟语(述说其他事物的词语)。根据构成方式,比拟分为两类:(1)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说写。如:“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敌军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袁鹰《井冈翠竹》)例中“等待”原来用于人,现在用它来写竹子,使毛竹富有人情味。(2)拟物:把人当做物来写,或者把此类事物当做彼类事物来说写。如:“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谋利的制度,我不禁想起孩子时候看到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了。”(夏衍《包身工》)例中把对动物使用的 “饲养” 用于包身工 “小姑娘” 身上,是将人拟作非人的动物,从而深刻揭露了奴役人、摧残人的包身工制度。此外,还有以物拟物的,如“风在吼”,“黄河在咆哮”。也有把抽象概念当做实在事物来描写叙说的。如:“真理是杀不死、烧不坏的,不但一直流传下来,而且愈来愈发出灿烂的光辉。”(吴晗《说谦虚》)例中把抽象事物“真理”拟为“杀不死”、“烧不坏”、“能发出灿烂光辉”的东西,令人可观可感。比拟,可以使人产生联想,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抒情性。运用比拟要合乎人物的心情和当时的环境气氛,比如描写结婚场面,用“乌鸦在歌唱”就不合适。辨认比拟时,应注意与比喻的不同:凡是出现喻体的,就是比喻,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凡是只出现本体和拟语的,就是比拟,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比拟

修辞格的一种。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的手法。前者叫“拟人”,如“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后者叫“拟物”,如“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逃。”

比拟

把人当物或把物当人来描写的修辞方法。包括: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言行。例如:“为了人类,它的确是做到了‘粉身碎骨’的地步了,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松树的风格。”(《松树的风格》)拟物 把人当物来描写,使人具有物的动态、特征或情态。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敢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19 20:5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