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民族关系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14 民族关系

民族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关系。在阶级社会里,既有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战争、民族掠夺一面,也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民族合作的一面。进入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统治阶级在国内压迫少数民族,在国外推行民族沙文主义,压迫和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由于消灭了阶级压迫,铲除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物质基础,民族关系成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建国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56个民族已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事业中结成了团结、平等、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里,具体表现为两方面,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掠夺的一面。在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之后,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不仅对本国的少数民族进行剥削和压迫,而且对外推行大国沙文主义,对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进行残酷统治和掠夺,人为地制造矛盾,使民族关系变为一种敌对关系。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剥削和压迫基础上的、各民族平等的关系。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即在各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关系将随着社会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不断巩固和加强。

民族关系

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一个具有社会学与政治学含义的广泛概念。在复杂的社会机体中,各种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及其它各社会集团之间的各种物质的、政治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等等)是相互交错、互相制约的。一般地讲,由于社会制度和所实行的政策不同,民族关系也随之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容。从历史发展看,民族关系的发展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趋势:❶在私有制的条件下,由于剥削阶级中的反动统治集团为了维护他们的反动统治,总是挑起民族纠纷,唆使各民族互相残杀,以实行其民族压迫剥削政策,这就造成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不平等、不团结的关系;
❷各民族中的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且占绝大多数组成民族的主体。他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相互交往、友好合作与共同斗争中,结成了团结友爱的民族关系。这就是民族关系不同于阶级或其它社会集团之间的关系,而有其自身发生与发展的特殊规律性。

民族关系

不同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在阶级剥削制度下,既有友好往来、互通有无的一面,又有民族压迫、民族歧视和民族掠夺的一面。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后, 压迫民族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不仅在国内压迫剥削少数民族, 而且对外推行民族沙文主义, 残酷压迫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挑拨离间,人为地制造民族间互不信任的敌对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 由于消灭了剥削阶级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 铲除了产生民族压迫的物质基础, 民族间的关系基本上变为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 已经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形成了团结、平等、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0:3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