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随着天津市村镇建设的发展,乡镇、村原有的能工巧匠在数量上和技术上均不能适应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从1980年开始,天津市乡村建设办公室采取多种形式大力组织初级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到1990年底,市和区县累计短期培训村镇建设管理人员11 791人次。
为逐步建成一支由初、中、高三个层次技术人员组成的村镇建设管理队伍,切实加强了适用人才培养工作。1982年,委托天津市建筑工程学校培养二年制全日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中专生。1984年,在天津大学建筑分校增设了城镇建设专业,是国内最早兴办的培养城镇建设专业大学本科生的学校。十几年来,两校为天津村镇建设培养了大量技术人才。1988年,委托天津城建学院培训了各区县科级村镇建设管理干部。“八五”期间,采取普及教育、学历教育、理论研讨、政策学习等多种形式,培训村镇建设管理人员5 000人次,到1995年底,天津市村镇建设管理队伍中具有系统的专业技术素质的人员占49.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0.4%,中专学历占29.5%。
在科学研究方面,天津市建委于1993年完成“天津市乡村城市化途径研究”这一软科学研究项目,获得市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该课题,认真总结并汲取了国内外村镇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入研究了天津乡村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乡镇体系空间布局、乡村城市化的宏观对策、乡村城市化标准指标体系,提出了乡村城市化途径研究综合报告及四个分报告,为村镇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