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气节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33 气节见15030节条。 气节Qijie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操。民族气节,主要指民族与民族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志气和节操,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临危不惧, 不贪恋个人富贵,不畏强暴,不辱使命,宁死不屈的硬骨头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具有民族气节的英雄。像屈原、苏武、文天祥等人爱祖国、爱民族的英雄壮举,被世人所颂扬。二指革命气节,主要是指在对敌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志气和节操。可以是民族之间的,也可以是本民族之内的。像方志敏烈士那样,敌人可以砍下他的头颅,但是不能动摇他的共产主义信仰; 像张志新那样, 在“四人帮”的淫威下, “宁为筋骨碎,决不把头回”。在任何艰难险阻的情况下,都能做到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浩然之气长存, 清风亮节永在。 气节即“节操”。 气节指一个人在政治品质上或道德品质上的坚定性和坚持性。即志气和节操。俗称骨气。气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美德,儒家历来重视。孟子将气节归纳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气节从本质上来说,不仅同一定的政治信念有关,更主要的是和人们的利益相联系,从属于一定时期的阶级和民族的利益。气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它表现为对于一定的政治和道德理想的坚定不移,始终不渝,并要求为这种信仰而作出牺牲;另一方面,表现为当国家和民族遭到外来敌人侵略时,能挺身而出,直至牺牲自己的生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中气的气节,高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社会所倡导的气节。主要表现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和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屈不挠地英勇奋斗,具有自我牺牲的献身精神,以及高尚的民族气节。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气节,是共产党人和广大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的宝贵品德和优良传统。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