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氧在血液中的运输yang zai xueyezhong deyunshu氧(O2)在血液中的运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物理溶解形式,另一种是化学结合形式。物理溶解的量取决于氧分压的大小,分压大则溶解的多;分压小则溶解的少。动脉血氧分压为100毫米汞柱,此时每100毫升的血液中,仅溶解0.3毫升的氧。在每100毫升的血液中,以化学结合形式运输的氧可达20毫升。可见,主要依靠化学结合形式运输氧。氧与血红蛋白进行化学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氧分压高,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氧分压低,氧合血红蛋白则解离为血红蛋白和氧。因此,可以把血红蛋白看成是运载氧的“列车”。每克血红蛋白的最大的运载量为1. 34毫升氧。正常成人每100毫升血约含15克血红蛋白,最多能运载20毫升氧。一氧化碳(CO)与血红蛋白有很高的亲合力(比氧大200多倍),当吸入一氧化碳后,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一氧化碳血红蛋白,而失去了运载氧的功能,造成机体缺氧。(王 雁)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 (eryanghuatan zaixueyezhong de yunshu) 二氧化碳 (CO2)也是以物理溶解与化学结合两种形式运输。二氧化碳在血中的溶解能力比氧大,血中溶解二氧化碳的量占运输二氧化碳总量的6%。二氧化碳的主要运输形式也是化学结合,其中以碳酸氢盐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占运输总量的88%; 二氧化碳还可直接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在组织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而在肺泡毛细血管处,血红蛋白与氧结合,二氧化碳即被释放入肺泡。(王 雁)体液、内环境 (tiye、neihuanjing) 人体内所含有的大量液体称体液。体液包括水和溶在其中的物质,约占体重的60~70%。它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内部,称细胞内液,占体重的40~45%; 小部分存在于细胞外部,包括组织间液(简称组织液)、脑脊液、血浆和淋巴等,这部分约占体重的20~25%。各部分体液是彼此隔开而又相互联系的。组织细胞浸在组织液中,在细胞内液与组织液之间隔有细胞膜,水分和一些能通过细胞膜的物质,可以在这两部分体液之间进行交换;在组织液和血浆之间,隔有毛细血管壁,水分和一切能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组织液和血浆之间进行交换。人体绝大部分细胞与外界隔离而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它们和外界环境间的物质交换,只能通过细胞外液间接进行。即人体摄入的各种营养物质,要通过细胞外液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是先进入细胞外液,最后才能排出体外。这种构成细胞生活环境的细胞外液,在生理学中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区别于整个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机体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使内环境的化学组成、温度、酸碱度等总处于变动之中。但这种变动一般不超出一定的范围。由于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协同工作和神经、体液的精细调节,使内环境不但经常得到更新,而且保持着相对的稳定,一旦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遭到破坏,机体就要出现疾病。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