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南互保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017 东南互保1900年6月,英国恐义和团运动危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利益,遂指使驻沪代理总领事霍必澜(一译华伦),纵容督办芦汉铁路大臣盛宣怀出面斡旋,联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6月22日,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达成“谅解”,制订《东南保护条约》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不久,山东、广东、广西、浙江、福建等省也相继加入这一互保。列强各国借口负“保护”之责,纷纷把军舰驶向长江各口岸,并增兵上海,欲制造各地独立。不久,东南互保完结。 东南互保Dongnan hubao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英、美等帝国主义勾结清朝东南督抚, 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协定。在中国北方各省兴起的义和团运动,在1900年夏天进入高潮。英、美等国害怕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危及它们在南方的既得利益。6月中旬, 英国驻上海代理总领事霍必澜经本国政府同意后, 向清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分别提出保证: 如果他们决心维持秩序, 将会得到英国在华海军的支持。刘坤一、张之洞一向主张严厉镇压义和团, 并拒不执行清廷向列强宣战的命令, 他们经过几度密商以后, 同意霍必澜的建议。26日,他们向上海各国领事提出所谓 《中外互保章程》, 主要内容是:“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 双方 “两不相扰。” ( 《官方文电》, 《义和团》,第3册,第338页)各国领事十分赞赏,表示原则上同意他们提出的办法, 但认为必须得到各国政府批准才能正式签字订约。张之洞等人到处张贴告示:“禁谣拿匪,敢有生事,立即正法。所有洋商教士,力任保护。”后来李鸿章、袁世凯等东南沿海督抚也陆续参加 “互保”。这样, “东南互保”的地区,就从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进而扩大到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省,几乎占全国半数的省份。《中外互保章程》最后虽没有签字,但有关条款实际上是实行了。其结果是,限制和阻碍了中国广大地区群众反帝斗争的展开,便利了帝国主义集中力量进攻和屠杀义和团,也促成了清政府更迅速地向帝国主义投降。 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勾结我国东南各省督抚进行的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影响及于全国。英国深恐迅猛发展的义和团运动自北向南发展,危及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指使其驻上海领事华伦策动大买办盛宣怀联络极端仇视义和团运动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于五月三十日(6月26日)由上海道余联之出面与各国驻上海领事制订《东南保护约款》,又称《中外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产业为主。”两广总督李鸿章、山东巡抚袁世凯、浙江巡抚刘树棠、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亦都加入了“东南互保。”东南互保是中外反动势力在共同镇压中国人民前提下,相互妥协的产物。它解除了帝国主义的后顾之忧,使帝国主义得以集中力量在北方发动侵略战争,同时阻碍了义和团运动向南方发展,又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争。 东南互保1900年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串通大买办盛宣怀,与英、法等国驻上海领事签署《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由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由各督抚“保护”,旨在共同镇压义和团运动。 东南互保义和团运动期间英国勾结我国东南各省督抚分裂中国的侵略活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扩展,影响及于全国。6月,英国在八国联军进犯津、京时,由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华仑策动盛宜怀,联络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成立所谓“东南互保”,以阻止反帝运动在南方蔓延,保持各国首先是英国在长江中下游各省的利益。6月26日,制订《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归各省督抚保护。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山东巡抚袁世凯等先后加入“东南互保”。“东南互保”的成立,破坏了东南各省人民的反帝斗争,并使列强得以集中兵力镇压北方义和团运动。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