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水团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水团shuituan

同一源地 (海区)形成的,具有比较均匀一致的温度、盐度、密度、水色和透明度等理化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相同的海水。按理化性质的不同,有暖水团、冷水团。暖水团是由水温高、盐度高、透明度大,有机物质较少、含氧量和营养量均较少的海水构成。冷水团是由水温低、盐度低、透明度小、有机物质和含氧量较多、营养量较丰富的海水组成。水团的特性大多数是在一定时期内从海洋表面获得的。由于各海洋区域气候条件的不同,海面受热和冷却、增盐和淡化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大洋表面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随海区而异,从而构成不同性质的水团。在大洋上层可大致划分为极地水团、亚南 (或北) 极水团、中央水团及赤道水团。在海洋的铅直方向上,根据海水温度、盐度性质的不同,存在着五个基本水层:表层、次表层、中层、深层和底层。每一基本水层又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水团。性质均匀的水团产生后,在向别的海区移动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周围海水不断发生混合,使海水发生变性,但代表水团特性的核心部分变性最小。了解水团核心海水的性质及其变化,便可弄清这个水团的来龙去脉。两个不同性质的水团交界处,由于混合强烈,在海洋学上称海洋锋或变性区。这里营养量丰富,生物生产力高,往往形成著名的渔场。

水团water mass

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其运动状态基本一致的海水水体。常以水温和盐度来表示。海洋表层以下各层水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水辐聚下沉,如北极中层水、大西洋深层水、南极底层水都是规模巨大的水团。海洋表层由于长期受当地气候和海流的影响,在较小范围内也可以形成水团,但那些海区的气候和海流变化比较大,故表层水团在各季节不同,形成的时间也较短。进行海区水团分析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渔业生产、海洋污染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都有重要意义。

水团

不同源地形成、有着比较均匀的理化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一致,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巨大水体。水团一词是B.海兰—汉森于1916年首先用于海洋学的。1929年,A.德凡特参照大气科学中气团的定义,第1次给出了水团的定义。通常沿铅直方向将海洋分为表层、次表层、中层、深层和底层等5个基本水层。❶大洋表层水团:其厚度从数十米至200 m不等;
❷次表层水团:其厚度一般为200~300 m,而在大洋的西部边界处,厚度达最大值,如在北大西洋的马尾藻海区内,厚度可达900 m;
❸中层水团:分布于次表层水团之下的深达1000~1500 m的水层之内;
❹深层水团:位于中层水团之下到4000 m深的范围内,其厚度比其他水层都大;
❺大洋底层的水团:主要是在南极大陆架一些海区形成的南极底层水团散布的结果。南极底层水团主要是在威法尔海形成的。它进入绕极流后,有一部分向北运动,散布于各大洋的底层,在大西洋向北可达45°N,在太平洋影响可达50°N,在印度洋也可到达赤道以北。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9 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