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谟拉比法典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汉谟拉比法典Hanmolabi fadian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当政时制定的成文法典, 旨在维护财产私有制,全面调整自由民之间的关系,巩固现存秩序。法典制定的确切时间不清, 大概在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始拟,完成于巴比伦尼亚统一之后。汉谟拉比在位的第35年或40年用楔形文字刻写在一根高2.25公尺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昭示天下、后人。石柱现存于法国卢浮博物馆。法典包括序言、正文、结尾三部分。序言充满神化、美化汉谟拉比的言辞。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涉及现代意义上的诉讼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内容, 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婚姻关系。法典表明古巴比伦社会存在奴隶主、奴隶、小生产者三个基本阶级, 此外与阶级关系不尽一致的等级关系。自由民之间分为有权者阿维鲁和半有权者穆什根努两个等级。前者原意是“人”,享有一些特权;后者原意可能是“礼拜”,法律地位低下。法典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 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 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法典对奴隶制予以严格保护, 体现了法典的性质。结尾部分除继续对汉谟拉比歌功颂德外,还强调法典原则的不可改变性。法典的制定标志古西亚法律制度的进步, 国家的成熟。

用楔形文字刻写的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Hanmuolabi fadian

目前已知人类历史上第一部保存最完整的法典。法国考古队于1901年在伊朗西南部发现。该法典系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公元前1792—前1750年)制定的。由于法典刻在一个黑色玄武岩石柱上,又称“石柱法”。法典由前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部分是法典的核心,共计282条,涉及到了古巴比伦王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债务、婚姻、借贷、继承等等。法典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对劳动人民、奴隶的压迫,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它将巴比伦人分为阿维鲁(全权公民),穆什根努(非全权自由民)、奴隶3个等级。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而奴隶只是主人的财产,不受法律保护。法典还保留了“同态复仇”的习俗,但仅限于阿维鲁和穆什根努。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4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