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江南制造总局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江南制造总局Jiangnan zhizao zongju清政府在近代创办的最早新式军用企业之一。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亦称“上海机器局”。1865年(同治四年)曾国藩、李鸿章派丁日昌购买上海虹口的英商旗记铁厂,归并了原设在上海、苏州的几个洋炮局建成总局。设总办(丁日昌是第一任)、会办、提调、委员充当管理人员,聘洋匠担任技术工作。1867年从虹口迁至高昌庙,陆续建成机器、铸造、枪炮、弹药、水雷、轮船、炼钢等分厂及船坞码头,附设翻译馆、工艺学堂、操炮学堂。制造枪炮、弹药、火药、水雷、机器及修造轮船。产品直接调拨清政府有关军事部门。创办经费约54万两,常年经费70万两左右,以江海关二成洋税和淮军一成军费充用。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将轮船厂、锅炉厂、船坞等划出,成立了江南船坞,1912年(民国二年)改称“江南造船所”。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民国以后,兵工厂及造船所被买办官僚所把持。1932年淞沪抗战后,兵工厂停办,机器设备拆迁后毁于战火。1937年造船所随上海的沦陷而被日军占领,遭到掠夺。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利用接收的造船所修造军舰,服务于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全国解放后造船所改称“江南造船厂”。 江南制造总局的炮厂炮房 江南制造总局简称“沪局”。清政府经营的近代军用企业之一。曾国藩、李鸿章于1865年在上海创办,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1912年改为“江南造船所”。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日军拆毁,场地并入江南造船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