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品种资源整理、鉴定和利用
1950—1959年,省农业科研单位通过试验鉴定,从品种资源材料中选出适合河北省不同地区种植的农家优良品种135个,确定河北省可引进推广的外地优种70个。
1965年,省种子管理局通过鉴定,评选出地方农家良种188个,其中高粱50个、玉米44个、谷子48个、小麦41个、棉花5个。
1973年,廊坊地区科研所、汉沽农场试验站对征集的418个水稻品种进行整理鉴定,归纳为极早熟品种25个,早熟品种109个,中熟品种113个,中晚熟品种117个,晚熟品种19个,极晚熟品种35个。
1981年,省农林科学院从国外引进材料中,整理、鉴定出可供生产利用品种23个。
1986年,省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种质中心有小麦种质材料1577份,1986—1987年田间种植鉴定1 033份,其中越冬性较好的33个,旱地表现好的22个,抗锈病较好的30个,抽穗较早的26个,综合性状较好的78个,蛋白质含量16%以上的42个 (磁县霸王鞭达22.5%)。
1979年,河北省农业科研单位开始整理、编写品种志,到1996年底,已完稿的有小麦、水 (陆)稻、高粱、花生、向日葵、食用豆、玉米、谷子、大麦、棉花、大豆、蔬菜等12部,入志品种1 8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