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汤姆叔叔的小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汤姆叔叔的小屋》

小说出版于1852年,立即引起了爆炸性效应,并大大推动了美国废奴主义运动的发展。小说的出版和1859年爆发的以黑奴约翰·布朗为首的奴隶起义无疑成为南北战争前夕美国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它的作者斯托夫人被林肯总统戏称为“写一本书发动了一场战争的小妇人”。
斯托夫人的作品还有废奴小说《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历史小说《古镇上的人们》等等。
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黑奴的悲惨故事。汤姆原有一个仁慈的主人,由于破产不得不将汤姆卖给了奴隶贩子。在被带往南方的船上,他救了落水的女孩伊娃,为此伊娃的父亲买下了他。在伊娃家他过了两年平安日子,但由于主人死于非命,他又被卖给凶狠的庄园主雷格里。由于汤姆生性纯朴、正直善良,不愿帮助雷格里监督并苛待其他奴隶,结果遭到一次次毒打。他帮助受雷格里欺辱的女奴外逃,并拒绝说出她们的去向,终于被摧残致死。
身为奴隶的汤姆虔诚地信仰上帝,却并未得到上帝的拯救,而被万恶的奴隶制吞噬了。作者用翔实的笔触刻画出一幅黑奴受压迫、受虐待的惊人图画。
自小说问世以来,它已被译成30多种文字,斐声于世界各地(我国五四时期就有了它的译本,当时名为《黑奴吁天录》),并被屡屡搬上舞台。

斯托夫人像

汤姆叔叔的小屋

长篇小说。又译“黑奴吁天录”。斯托夫人作。1852年发表。围绕汤姆、乔治和伊莱扎等黑奴的遭际形成两条线索。主线是汤姆一生的不幸遭遇。通过他像牲口一般多次被主人转卖最后惨死在奴隶主皮鞭之下的故事,控诉了蓄奴制的罪恶。次线通过伊莱扎和她的丈夫敢于逃走和反抗获得自由的故事,表现了黑奴的不屈与斗争精神。小说为以后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造成了强大的舆论。作者因此被林肯总统戏称为“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汤姆叔叔的小屋

长篇小说,又译作《黑奴吁天录》。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杰作。小说的主人公老黑奴汤姆在奴隶主之间几经转卖,最后落到极端残暴的奴隶主莱格里手中,为掩护两个女奴逃亡而惨死在主人的皮鞭之下。小说中的女奴伊莱扎则起而反抗,带着孩子逃亡,经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加拿大,得到自由。她的丈夫乔治为保护妻儿的安全,拿起武器向追来的奴隶贩子开火,更是一个通过斗争获得自由的黑人形象。小说揭露了美国南部种植园黑人奴隶制的残暴和黑奴的痛苦,赞扬了伊莱扎夫妇所代表的黑人为反抗压迫争取自由解放而作的斗争,同时也推崇了汤姆所体现的逆来顺受的基督教博爱宽恕精神。该小说在1901年曾由著名翻译家林纾译为中文,译名为《黑奴吁天录》。欧阳予倩曾把它改编成话剧《黑奴恨》上演,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影响较大。

《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Cabin

1852年哈里特·比彻 ·斯托夫人写的一部反奴隶制小说。这部小说最初于 1851—1852年在华盛顿《民族时代》杂志上连载。该书谴责奴隶制,出版的第一年就销售了30万册,到内战爆发时已销售100万册。小说还被改编成剧本,唤起了更多公众对奴隶制的强烈仇视。虽然小说包含一些不够确实的情节,但它是控诉奴隶制的强大宣传武器。该书作者被林肯总统称为引起内战的“小妇人”。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