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沙龙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沙龙是在各种美术展览、笔墨娱乐或聚会上探讨文艺、谈论时事等公开活动的代名词。此词源于法文salon,为客厅之意。17世纪时,原供上层社会妇女活动的场所——卢佛尔宫内的阿波罗厅,常有文人雅士光顾并与贵族夫人、小姐共享音乐、绘画、诗歌之趣。尔后法国皇家美术学院的成员便借用此地,把个人的作品带来并举办小型、临时的画展。经18~19世纪的演进,逐步形成一种不定期的美展活动,产生作品审查委员会,称官方沙龙。1881年后官方沙龙由法国艺术家协会主持,每年一届。在与官方沙龙的对抗中,一些排斥在外的、风格不一的画展亦称自己的展览为沙龙(如独立沙龙展、秋季沙龙展等)。 沙龙Shalong各种中小规模的美术展览、笔墨娱乐或探讨文艺、谈论时事等公开的聚会活动。源于法文Salon,为客厅之意。17世纪时,原供上层社会女士活动的场所——卢佛尔宫内的阿波罗厅,常有文人雅士光顾并与贵族夫人、小姐共享音乐、诗歌之趣。后法国皇家美术学院的成员也借用此地,把个人的作品带来举办小型、临时的画展,称为沙龙并沿传至今。起初是不定期举行,18世纪中后期则每两年举行一次,后来改成每年举行一次。所有的艺术家均可参展,由此产生官方控制的审查委员会,称官方沙龙。1881年后官方沙龙由法国艺术家协会主持,每年一届。1863年由于官方沙龙排挤所有该会不认同的画家,导致“落选沙龙”展出现。于是在与官方沙龙的对抗中,被排斥在外的或风格不一不愿归并的画展亦用此词,如独立沙龙展、秋季沙龙展,扩大了此术语的范围。 沙龙源于法语,“客厅”、“会客室”的译音。十七世纪起,西欧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一度在法国特别流行。现在已经演变成一般小型社交集会的代名词。沙龙因专题不同而有不同类型,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友谊沙龙、诗歌朗诵会、学术讨论会等。其主要内容是就某些专门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观点或者切磋技术,联络感情,结交新知。活动方式以灵活自由见长,摆脱了一般会议死气沉沉、过于拘谨的常规陋习。主人较广泛地、非正式地发出邀请,一切对此有意者均可参加。为活跃气氛,可先安排一两个人作引导发言,然后开展讨论,各抒已见,不拘一格,主人也决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以统一认识。沙龙持续时间不宜过长,2—3小时即可。其间可略备烟、茶、点心以资执行。在现代公关活动中,沙龙日渐成为一种常见方式,它具有省钱省工、轻松方便等特点。公关组织为了联络公众感情,或者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或者为了收集有关信息,都可举办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沙龙。 沙龙源于法语,“客厅”、“会客室”的译音。17世纪起,西欧贵族、资产阶级社会中谈论文学、艺术或政治问题的社交集会,一度在法国特别流行。现在已经演变成一般小型社交集会的代名词。沙龙因专题不同而有不同类型,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友谊沙龙、诗歌朗诵会、学术讨论会等。其主要内容是就某些专门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观点或者切磋技术,联络感情,结交新知。活动方式以灵活自由见长,摆脱了一般会议死气沉沉、过于拘谨的常规习惯。主人较广泛地、非正式地发出邀请,一切对此有意者均可参加。为活跃气氛,可先安排一两个人作引导发言,然后开展讨论,各抒己见,不拘一格,主人也决不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以统一认识。沙龙持续时间不宜过长,2~3小时即可。其间可略备烟、茶、点心以资执行。在现代公关活动中,沙龙日渐成为一种常见方式,它具有省钱省工、轻松方便等特点。公关组织为了联络公众感情,或者加强内部员工之间的沟通,或者为了收集有关信息,都可举办一些定期或不定期的沙龙。 沙龙Salon原意指客厅或会客室。风行于17世纪巴黎上流社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巴黎贵族妇人对宫廷生活感到乏味厌倦,于是在她们的寓所里设立客厅,聚集一些文人雅士,高谈阔论。沙龙中的谈吐风雅,诗文优美典雅,但他们的文风渐趋扭捏矫饰。所谓“沙龙文学”就是在贵妇人的会客厅里形成的文学。最有影响的文艺沙龙是路易十三在位时,出现的郎布绮侯爵夫人德琳和她的女儿的“郎布绮府邸”。它成了制定贵族文学立法的场所。几乎所有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文人雅士都是她们沙龙里的座上宾。其中有名望的作家伏瓦蒂尔创作的牧歌、14行诗、书简等等,文风雕琢古怪,晦涩难懂。如把“眼睛”叫作“灵魂的镜子”,把“喝水”说成是“一次内部的洗澡”等等。这类语言即所谓的“沙龙语言”。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