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河湟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河湟唐杜牧的七言律诗。河湟,指湟水流域及黄河上游一带,这里用以指吐蕃自唐肃宗以来占领的河西、陇右之地。诗曰: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前四句说,宰相元载对西北边事多所筹划,却不为代宗见用,反遭不测; 宪宗也曾锐意收复河陇,却不及西征,赍志以殁。后四句形成强烈对照。沦陷之地人民虽戎服而丹心汉臣,不忘故国;而朝中再无人筹边,只有从河湟传来的乐曲使其醉生梦死。抑郁不平之忧伤却以幽默出之,惊人心魂。杨慎《升庵诗话》评杜牧律诗曰: “其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其言得之。 河湟唐罗邺的七言绝句。罗邺有过一段从军漠北的生活,因而,对边塞战事颇为关心。这首诗就是反映边塞征戍生活的。原诗是:“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尽放农桑无一事,遣教知有太平年。”河湟,黄河、湟水流域之地,即今甘肃、青海一带。晚唐时,河湟之地多战事,因而,诗人说: “河湟何计绝烽烟,免使征人更戍边”。表达了诗人要求消除边患,使老百姓过“太平年”的良好愿望。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