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洛迦诺公约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洛迦诺公约Luojianuo gongyue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公约保证德国与西部邻国的边界现状,对改善法、德关系,稳定欧洲局势有积极意义,但未给予德国与其东部邻国的边界以保证,即不约束德国向东扩张。公约签订的结果,使法国受到削弱,丧失作为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权,自身安全需要英、意的保证。德国是主要受益者,取得与法国平等的地位,为其恢复政治大国奠定基础。希特勒上台后,于1936年3月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并宣布不再受《洛迦诺公约》的约束,1939年4月正式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 洛迦诺公约即《洛迦诺保证条约》。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会议上通过,同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会议表面上是为了 “巩固欧洲和平”,实际上是英、法企图在它们控制下,调整西欧国家间的关系,同时在政治上抬高德国,把德国拉进国际联盟,使其成为反苏堡垒。这次会议最后签署的主要文件是《莱茵保安公约》,即《洛迦诺公约》,内容为德、法、比三国相互保证绝不破坏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国的西部边界的现状,互不侵犯; 承认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不设防的规定和伦敦会议通过的道威斯计划仍然有效;英、意为公约的保证国。但公约未能制止住德国对外扩张的步伐,倒使德国重新登上欧洲政治舞台。希特勒执政后,于1936年3月7日向莱茵非军事区进军,并于1939年4月宣布废止该约。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