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洛阳牡丹记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洛阳牡丹记》Notes of Luoyang TreePeony中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天圣九年(1031)他抵洛阳,亲眼见到当地花业极盛,民俗酷爱牡丹,遂依所见所闻撰成此书。全书一卷,约2700余字,分3篇。花品序第一。首先指出牡丹在中国生长的地域。以“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认为这是由于洛阳的地理气候最适牡丹生长之故。评定名贵品种24个。花释名第二。归纳了牡丹品种命名的方法,即“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旌其所异者而志之”。书中列举了各品种的来历和主要的形态特征,珍贵的品种姚黄、魏花被尊之为花王、花后。花型已有单叶型(单瓣)、千叶型(重瓣)的区分。花色已有黄、肉红、深红、浅红、朱砂红、白、紫、先白后红等,并记述了牡丹由药用本草扩展为花卉观赏的过程。风俗记第三,记时人在牡丹开花时节,无论贵贱,家家插花供赏之习俗和士庶之家竞相游乐于花市的盛况。贡献皇帝欣赏的花王,采用了竹笼里衬菜叶和蜡封花蒂的技术。是中国长途运输切花保鲜的最早记录。总结了时人种花、接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为研究北宋花卉园艺的珍贵资料。 《洛阳牡丹记》Tree Peony in Luoyang中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著。为宋代欧阳修(公元1007~1072)于景祐元年(1034)撰写。《洛阳牡丹记》内容丰富。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花品序,叙述了当时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的缘由,列举洛阳名贵品种24个;第二篇为花释名,记述了牡丹品种命名的方法,品种选育经过,品名由来、产地、特点等;第三篇为风俗记,记述了洛阳赏花的习俗及向京城贡花时所采用的切花保鲜法以及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技艺。《洛阳牡丹记》最重要的特点,是对牡丹品种演化有细致的观察和记述。书中科学地介绍了牡丹品种特别是花型由单瓣、复瓣到重瓣的演化规律和趋势。欧阳修概述牡丹由野生到家生,从药用到以观赏为主的栽培应用史,介绍了当时已知的牡丹的栽培分布与野生分布,说明了牡丹在栽培条件下产生的变异以及新品种选育的方法,如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等,并强调了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嫁接繁殖法。《洛阳牡丹记》是自隋、唐以来牡丹栽培及品种选育经验的科学总结。该书提到洛阳也有全国各牡丹产地的精品荟萃,从而为中原牡丹品种群的多元起源论提供了历史依据。《洛阳牡丹记》文字优美,论述精辟,流传国内外,已有英译本问世。 洛阳牡丹记古代花卉专著。一卷。欧阳修撰。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欧阳修出身贫寒,由母教读。为天圣(1023—1032)进士。庆历三年(1043),累官知谏院,擢知制诰,支持新政。后出知滁州,复召为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即位,辞政,出知亳州。卒谥文忠。欧阳修为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善词长史,除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外,著有《五代史记》、《集古录》、《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洛阳牡丹记》Notes of Luoyang Peony宋代牡丹专著。同名书有两种: 洛阳牡丹记一卷。宋欧阳修 (详见 《诗本义》)撰。《洛阳牡丹记》分为三篇。花品叙第一,主要记叙牡丹花之产地多处,但以洛阳牡丹为天下第一;次论洛阳牡丹第一的原因,一反俗论;后列牡丹名品姚黄以下二十四种。花释名第二,先总叙牡丹花以姓、地、色、异命名,后分叙各种牡丹花命名之由来。风土记第三,首叙洛阳人不分贵贱均有种牡丹、观牡丹的风俗;次叙牡丹贡花输送及保鲜;次叙牡丹嫁接、种植、浇水、养花、医花等方法。文风古朴典雅。是书有蔡襄刻本,欧阳修自为跋,已编入《文忠全集》。现存欧公全集本、《百川学海》本、《说郛》本、明汪士贤刊本、《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钱锡之刊本、《云自在龛丛书》 本、《四库全书》本、《艺圃搜奇》本等。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