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洞庭河蚌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洞庭河蚌古名棒蚌,俗称蚌壳。属双壳类软体动物。主产于洞庭湖区的沅江万子湖、东南湖、漉湖以及汉寿的目平湖、周文庙与蒋家嘴围堤湖和南县大通湖等水域,其他水域也有分布。种类约占我国河蚌种类的一半,主要有各种背瘤的蚌及三角帆蚌、圆顶珠蚌、鱼尾楔蚌、扭蚌、背角无齿蚌等。蚌肉鲜美肥嫩,可烹佳肴。蚌壳为提制珍珠层粉和珍珠核的原料。其内外套膜分泌的珍珠质赘生物即珍珠,为华贵的装饰品和珍珠药品。民国时期曾为出口大宗商品,多销往日本。 洞庭河蚌产于湖南省洞庭湖区。河蚌,古名蜯,俗称蚌壳。洞庭河蚌主要有50余种,约占我国河蚌种类的一半。其中以背瘤丽蚌和三角帆蚌、圆顶珠蚌、鱼尾楔蚌、扭蚌、背角无齿蚌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可利用河蚌培育核珍珠、无核珍珠和彩色珍珠、夜明珠。益阳地区水产养殖培育的彩色珠,绚丽璀璨,光洁细腻,直径最大为9毫米。蚌壳可提制珍珠层粉和珍珠核,还可配制珍珠散、珍珠酒、珍珠牙膏等,有药用功能。蚌肉是上好的食品和药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钙、磷、镁、铁、钠及多种维生素,有治疗多种疾病的功效。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