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洪仁玕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088 洪仁玕1822—1864

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思想家。出身于广东花县的农民家庭,是洪秀全的族弟,早年曾与洪秀全一道研究革命道理,参与拜上帝会的活动。后在香港较深入地接触了西方近代的科学文化知识,对资本主义社会有较多的了解。1859年到达天京,洪秀全让他“总理朝纲”。成为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洪仁玕具有较明显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只有不断的变,才能不断更新,以此为依据,他主张制定方针政策必须“因时制宜,度势行法”。“因时度势”是他提出《资政新篇》的出发点,在此前提下,他提出了二十多条革新方案,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洪仁玕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有神论和目的论。洪仁玕认为“上帝是实有”,宇宙间万物万象都为上帝所造、所运转。上帝是“自有者”,没有终始,万物有终始。上帝是最高主宰,人的灵魂是上帝所赋予的。但因几千年来邪说异端害道,把上帝所创造的人类带坏了,太平天国就是要革故鼎新,除尽三教九流,实现“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 的天国,这也就是他的历史观。


165 洪仁玕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导者,近代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先进人物。太平天国起义前期,他一直在香港同外国人接触,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是一位具有资本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1859年呈交太平天国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资政新篇》,这个文献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内容,其中经济改革内容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他认为英、法、美西方国家的“技艺精巧,国法宏深”,太平天国应向这些国家学习。他详细地阐述了学习的具体内容:建铁路、造轮船、办工厂、开矿山、办银行、设保险、兴邮政、行福利等等。文中强调上述企事业要由私人投资开办;鼓励发明创造,实行专利制度;实行雇佣劳动,禁止蓄用奴婢;主张强迫无业游民和富贵闲人参加劳动。这些主张都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在中外关系上,他主张开放,同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通商关系。并认为中国可以和西方国家依照一定法规自由竞争。还提出允准西方有技术的人来中国献策和传授科学技术。这些思想都突破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的局限,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因当时太平天国没有实现这一方案的条件,使他的主张无法付诸实行。


135 洪仁玕1822—1864

太平天国干王、政治家、思想家。字益谦(一作谦益),号吉甫,洪秀全族弟。广东花县人。幼习经史,屡试不第。1843年入拜上帝会。1852年至香港。1854年由香港返上海,拟去天京(今南京)未成,再返香港。在香港期间,曾向瑞典传教士韩山文讲述太平天国初期事迹,由韩山文撰成《太平天国起义记》,同时学习基督教义和自然科学。1859年到天京,封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作《资政新篇》为施政纲要,得洪秀全批准。1861年主持改订考试制度。1864年10月被俘,11月23日在南昌被杀。在政治上,受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制度的影响,主张“治国先立政”,并应“因时制宜,审势而行”;指出立政的关键在于“设法”与“用人”;在用人方面强调“禁朋党之弊”,反对“结盟联党之事”;在设法上提出“以风风之”、“以法法之”和 “以刑刑之”的主张。其具体主张包括:“自大至小,由上而下,权归于一”,加强中央领导权;普设乡官乡兵;设置新闻官;使之享有独立地位;建立各级钱谷库和市镇公司(税收机关);严禁各项贪污、请谒、卖官鬻爵之弊;重视群众意见,准卖新闻篇(报纸)或设置暗柜 (意见箱) 以加强舆论监督。另著有《英杰归真》、《军队实录》、《士阶条例》等。

洪仁玕1812—1846

太平天国领导人之一。洪秀全族弟。拜上帝会最早信徒之一。少学经史,屡试不中。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他与冯云山首先加入,并在广东清远发展教徒。金田起义后,应召去广西,遇阻折回广东。后因清朝统治者缉拿洪氏家族,于咸丰二年(1852年)逃往香港,结识瑞典传教士韩山文。韩根据其口述,写成《太平天国起义记》,记载了洪秀全早期活动。不久返回广东,任教年余。次年十月(1853年11月)再赴香港,以教书为生。咸丰四年(1854年)回到上海,欲赴天京,未遂,入墨海书院学习天文、历算。同年冬又返回香港,入伦敦布道会,任布道教师达四年之久,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科学文化。咸丰八年(1858年)再次离港北上,于次年三月(1859年4月)辗转至天京,被封干王,总理朝政。咸丰十年(1860年),江南大营围京甚急,献“围魏救赵”之策,对太平天国再破江南大营作用很大。他建议东征苏州、上海,再返西征,分兵合攻湖北后与陈玉成、李秀成等密切配合打击敌人。在行军途中写诗文,后编《军次实录》。返京后发布革新考试制度的重要文献《土阶条例》,旋又发布《拟出师北伐檄文》。同治三年(1864年),天京陷落,从湖州(浙江吴兴)护送小天王奔江西寻李世贤部,以图再兴大业。同年十月在石城被俘。忠贞不屈,痛斥清卖国求降的罪行。十月十一日(11月23日)就义于南昌。著有《资政新编》、《英杰归真》等。

洪仁玕1822—1864Hongrengan

太平天国革命后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字益谦,号吉甫,广东花县人。生于1822年2月20日(道光二年正月二十九日)。洪秀全族弟。少习经史,累试不第,以塾师为业。1843年加入拜上帝会。1847年3月随洪秀全到广州学习基督教义。1851年金田起义时,曾到广西桂平,因未追上太平军而返广东。辗转于香港及广东东莞,后至上海,于1859年4月到天京。5月晋封精忠军师、干王,总理朝政后兼管外交事务。同年写成《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科学技术,革新政治。经洪秀全批准刊刻颁布。1860年春,为解天京之围,提出攻击湖、杭,迫敌分兵,再返救天京的“围魏救赵”之策,使太平军再破敌江南大营。6月太平军克苏州,进逼上海,致函英法美驻沪领事,要求他们严守中立。1861年3月,赴浙皖催调各军西征,曾谋解安庆围未果。1864年7月天京陷落后,护幼天王由浙转赣。10月在广昌遭清军夜袭被捕。11月23日在南昌就义。

洪仁玕

中国近代太平天国革命领袖之一。认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反对“结盟联党”,主张“权归于一”,加强中央权力。建议设立乡官、乡兵、钱粮库和税务机关,加强地方自治能力;官吏由考核决定任免,“以杜卖官鬻爵之弊”;设立“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主张“德化于前,刑罚于后”,教育为主,惩办为辅,废除酷刑。提出兴建近代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文教等项事业的具体建议。参见“历史”中的“洪仁玕”、“资政新篇”。


洪仁玕

太平天国后期法律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法律思想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主张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持法严”,不畏权贵;“教法兼行”,恩威并济,普及全民法制教育;善待轻犯,促其改过自新;慎刑少杀,刑止一身,不株连无辜;制“柔远人之法”,允许外国人入境传授科学技术。著有《资政新篇》、《立法制谊谕》等。参见“历史”中的“洪仁玕”。


洪仁玕

著《资政新篇》,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理想和主张,突破了地主阶级改革派和农民小生产者经济思想的局限。他在书中提出学习西方技艺;鼓励“富民”投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运输和银行业;举办社会福利事业;健全工商关税的管理,改善官员俸禄;与外国和好通商,使中国与西方“并雄”。参见“历史”中的“洪仁玕”。


洪仁玕1822—1864

太平天国领袖之一。广东花县人。1843年与族兄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1852年赴香港,往返香港、上海等地,对西方思想文化有较多了解。1859年4月辗转到天京(今南京),受封为干王,主朝政。向洪秀全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建议书——《资政新篇》。1864年7月天京沦陷后,迎护幼天王,转战于江、浙、赣,以图中原。10月在江西石城被捕,11月遇害于南昌。参见“政治学”、“法学”中的“洪仁玕”。

洪仁玕1822—1864

中国近代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之一。名谦益,号吉甫。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族弟。幼读经史,屡试不第。1843年参与创拜上帝会。金田起义后,流寓香港数年,吸收大量西方文化,并受瑞典传教士韩山文洗礼,被荐任布道师。1859年4月到南京,被洪秀全命为军师,封为干王,总理朝纲。曾向洪秀全上《资政新篇》。1864年7月南京陷落后,8月从湖州(今浙江吴兴)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奔江西,10月在石城被俘,以文天祥自励,宁死不屈。11月在南昌就义。他在政治上思想上肯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纲常大典,修养之法”,主张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以巩固太平天国的农民政权,挽回其衰势,实现“新天新地新人新世界”的农民社会理想。在总结太平天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使洪秀全的平等博爱思想更现实一点。他强调道德在法律制订、实施以及铨选人才上的重要作用,认为道德是重要的“立政”之“资”。提出“教法兼行”主张,要求把“昭法律”同“别善恶、励廉耻、表忠孝”结合起来,以道德辅助法律实行,“教行则法著”。在选用人才上,主张“才德兼者为尚”,才德不可分,“因才以裕德”,“因才以见德”。提出太平天国的道德原则即是“敬天”、“忠主”、“爱民”、“孝亲”,为此强调人人要进行“忘私遏欲”的道德修养,培养“真、实、贵”的品质,反对“伪、虚、贱”。强调领导者要做道德表率,“亲自以倡之,真心以践之”。注意到了“厚风俗”和“公议之法”即社会风俗熏陶和道德舆论在道德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著作有《资政新篇》、 《立法制宣谕》、 《克敌诱惑论》和《英杰归真》等。1978年中华书店出版的《洪仁玕选集》汇集了其重要著作。

洪仁玕

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1822年生。1843年参加拜上帝会,1852年逃至香港。为传教会工作4年。1859年北上,1860年4月到达天京,5月总理朝政。推出《资政新篇》,但未能实行。1861年率军救援安庆,被清军击退。1863年为解天京之围,外出调兵,但无人响应。1864年7月天京陷落,他与幼天王突围至江西。10月在石城兵败被俘。11月23日在南昌被杀。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9: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