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洪都拉斯 |
类别 | 中文百科知识 |
释义 | 洪都拉斯Honduras位于中美洲北部。北临加勒比海,西南滨太平洋,陆界同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尼加拉瓜接壤。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465万(1987年),印欧混血种人占90%以上,多信天主教。西班牙语为国语。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全境多山,山脉自西向东延伸,内陆为熔岩高原,多山间谷地;沿海为平原。地处热带,森林密布,产优质木材。16世纪初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1年宣告独立。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香蕉、咖啡、椰子、烟草、甘蔗、棉花等。有纺织、烟草、制糖、木材加工、采矿、化学等小型工业。 洪都拉斯面积11.2万平方公里。人口451万。印欧混血人占86%,印第安人占10%,黑人占2%。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大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为特古西加尔巴。位于中美洲北部。东临加勒比海,南濒太平洋的丰塞卡湾,东、南同尼加拉瓜和萨尔瓦多交界,西与危地马拉接壤。全境3/4以上为山地和高原,境内中美洲山脉蜿蜒起伏,沿海为平原。海岸线长约790公里。主要河流有帕图卡河、乌卢阿河等。境内多湖泊,最大的约霍阿湖面积为170平方公里。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3℃。雨量充沛,北部沿海地带和山地向风坡年降水量高达3000毫米。 洪都拉斯拉丁美洲国家。全称洪都拉斯共和国,1838年建国。位于中美洲地区北部。海岸线长1033km。面积112492km2,人口634万(1997)。首都特古西加尔巴。全境除沿海为平原外,均为山地高原。中部高原地区平均海拔900~1500m,面积约占国土的65%。北部加勒比海沿岸平原约占国土面积1/3。南部丰塞卡湾沿海平原仅占国土面积2%。北部沿海气候湿热,年均气温25~30℃,年降水量2000~3000mm。中部山地高原,年均气温17~23℃,年降水量1500mm以上。南部沿海年降水量1000~1500mm。境内多河流和湖泊。为古代玛雅文化发祥地之一。经济严重依赖香蕉和咖啡两种农产品的出口。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608.42亿伦皮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596伦皮拉。1998年11月汇率:1美元=13.78伦皮拉(洪货币)。金属矿藏和森林资源较丰富。银产量曾居中美洲第1位。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2。工业以传统的木材加工业和制糖业为主,农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部分,1996年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8.9%。可耕地面积139万hm2,占全国面积的34%。有67%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1990年旅游创汇2900万美元,1995年达8000万美元。1996年接待游客263317人次,创汇1.56亿美元。全国铁路总长1780km,可运行的1004km,其中一部分为香蕉、甘蔗的专用线。1989年有公路18494km。主要有泛美公路和两洋间公路。有4个国际机场和2个航空公司。有通往美国、墨西哥和中美洲一些国家的航线。1997年客运量116.4万人次,货运量225.5万t。1996年全国有小学7335所,教师2.5万人,学生88万人;中学474所,教师6000人,学生13.6万人;大学4所,教师1200人,学生3.4万人。1996年文盲率为28.5%。2004年人口697万。独立日9月15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71.4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20美元。通货膨胀率9.2%。失业率8%。2004年工业、农业、服务业产值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6%、11.74%、46.8%。 |
随便看 |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