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海涂工程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海涂工程engineering of sea silt fields

中国东南沿海地带历史上利用海涂进行筑围垦殖、增加农田的工程。围垦所成的海涂田,又名涂田、海田、洋田、埭田、潮田等,因地区而异。海涂的开发过程与海堤兴筑基本同步。其水利工程设施主要有海堤、闸涵和排灌系统三部分组成。海涂在宋元时在江、浙、闽地区有大量发展,广东沿海直至雷州半岛也有开发,明清时苏北范公堤以东、上海市南汇嘴、杭州湾南岸及珠江三角洲滩涂淤涨迅速,围垦事业亦相应发展。此外,渤海湾沿岸地带也开始筑围垦殖。
海堤的作用在于防御海潮再次侵入,不使土地咸卤化。为了加速坦面的淤积,清代在珠江三角洲等地,在未浮露的浅滩上人工抛石筑坝(见海塘)。闸涵建在海堤上,起拒咸蓄淡和排涝灌溉的作用。沿海各地修建的此类闸涵很多。如浙东沿海,宋元时筑慈溪茅洲闸、鄞县江东碶闸,明代嘉靖(1522~1566)时在绍兴建三江闸,江苏范公堤上清代筑有归海18闸等。灌排系统由堰、陂、灌排渠道等工程组成。堰陂拒咸蓄淡,再通过灌渠引淡水灌溉或冲洗土壤中盐分,多余的涝水或冲洗后咸水通过排水沟排出。此类工程著名的有唐代嘉兴屯区的沟洫系统、鄞县的它山堰、泉州的天水淮、宋代莆田的木兰陂、黄岩的官河灌区、清末范公堤以东所开的五级沟渠系统等(见图)。此外,王祯《农书》也指出开发涂田时要在田边开沟,以蓄积雨水,洗盐灌溉,此沟称之为“甜水沟”。通过开沟取土垫地,就形成了沟洫台田。明《劝农书》进一步提出挖大、中、小配套沟以洗盐改良涂田的水利措施。明俞汝为认为沿海之地十亩之中,至少用二亩地开挖作积水沟。


苏北海涂田间排灌渠系示意图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8: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