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淳化阁帖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淳化阁帖

全称《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此帖10卷,为历代丛帖。第一卷为历代帝王法帖,第二至第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为诸家古法帖,第六至第八卷为王羲之书,第九第十卷为王献之书。这是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29),命侍书学士王著将秘阁所藏历代法书编选,标明法帖,摹刻在枣木板上,大臣进登二府,拓赐一本。后来板毁于火。由于王著鉴识不精,故帖中真伪混杂,错乱失序,使精于鉴赏的米芾极为不满,但以此古人法书得以流传。

淳化阁帖

全称《淳化秘阁法帖》,简称“阁帖”。汇刻丛帖。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出秘阁所藏历代法书,命侍书学士王著编次,摹刻于枣本版上,共十卷,标明法帖,拓赐大臣。因王著识鉴不精,帖中真伪混杂,标题多有失误,但古人法多赖其传世,有“法帖之祖”之称。其摹勒准确,精神皆完。宋代重辑、翻摹者甚多,其中以《绛帖》(潘师旦摹勒于绛州)、《潭帖》(刘沆摹于潭州)为著。明代刻本以上海顾从义、潘允亮及肃藩等刻本为著。宋米芾、黄伯思,清王澍等人均有订正王著之失的著述。

淳化阁帖

明拓肃府本,上、下册。秦明智、徐祖蕃编校译释,甘肃人民出版社1988年7月出版,1996年5月第二次印刷。《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的大型法帖,可称集书法之大成。全帖分10卷。第一卷《历代帝王法帖》,收有自汉至唐19家帝王的书法;二至四卷为《历代名臣法帖》,收进汉张芝至唐刘宋薄绍之等67家的书法; 第五卷《诸家古法帖》, 收有自苍颉至张旭等17家的书作;前5卷共收进185帖。六至八卷 《王羲之书》,九至十卷《王献之书》,收进“ 二王”书法237帖。篆、隶、草、行、楷诸体齐备,展示了从公元2世纪到9世纪我国各代书作的风貌, 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书学遗产。《肃府本》是以镌石肃府而得名, 又称 《兰州本》。是我国西北地区最早翻刻的一部丛帖,也是我国现存《淳化阁帖》中最早和最完整的一部刻石。它以摹自祖本,且能 “笔势洞清,妙意尽传”而名世。《肃府本》跋文达31跋之多,帖册择要选入。尤其值得一读的是文中将《肃府本》的摹勒者温如玉一跋,首次公诸于世,以彰其“青云”之功,为研究《肃府本》的成帖提供了最新资料。帖册依甘肃省博物馆藏明代的蝉翼擦拓本影印而成。墨色黑黝,字口清晰,是临习书法的最佳范本。获甘肃省第二届优秀图书奖。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9: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