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百科知识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清代“逃人”
类别 中文百科知识
释义

清代“逃人”

清初,有大量的奴婢和农奴存在,为了增加满州王公贵族奴仆的数量,实行了圈地建庄屯和逼民“投充”等政策,强迫大批汉民投充为奴。“投充人”的身份极为低下,不仅承担着沉重的地租差徭的剥削,而且失去人身自由,不可随意离开庄屯,经常被非法拷打,任意虐待,甚至被主人出卖,在这种落后的农奴制下,大批的奴婢农奴逃亡。清政府为了解决严重的 “逃人”问题,制定了严酷的 “逃人法”。清初 “逃人法”的特点是严治“窝主”,株连广,用法不平。如顺治三年 (1646年) 规定: “逃人鞭一百,归还本主。隐匿之人正法,家产藉没。邻右九甲长乡约,各鞭一百,流徙边远”(《清朝文献通考》卷一九五)。由于“逃人法”奖赏告发者,因此,地方恶棍党伙,贪滥官吏常借故诬指敲诈。由此,激化了社会矛盾,不仅使“逃者愈多”,而且引起了逃人的剧烈反抗、斗争,迫使清统治者不得不逐步放松和修改逃人政策。随着清代落后的农奴制逐步被封建租佃制所取代,“逃人”问题日趋缓和。

随便看

 

开放百科全书收录579518条英语、德语、日语等多语种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自由、开放的电子版国际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0-2025 o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28 15:38:51